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是谁写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背后的使命)

21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30 15:00:20    

鲁迅曾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誉司马迁的千古名作《史记》。这部作品从人文始祖黄帝讲到汉武大帝刘彻,从太伯让位讲到武帝子嗣封王,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说到布衣匹夫卖货增值。这纵跨三千年的华夏风云,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全书四十余万字,字字斟酌,且不失批判意味,实属我国二十四史之首。那么这般拍案叫绝之作是如何萌生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使命?

1、 出于孝心——秉承父志

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乃西汉太史令,其先祖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执掌天文地理,至周朝更是世代掌管周史。然而随着周王朝衰退,司马家族逐渐落寞,直到司马谈当上太史公后才重掌皇家天文,可此时朝廷经过几番更易,以至汉朝。好不容易重继祖业,司马谈倍加珍惜。他不仅时刻教育司马迁应继承祖业、光耀门楣,自己还立下撰写继《春秋》后又一部历史著作的宏图大志。

然而上天总爱捉弄人,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举行封禅典礼,作为参与制定礼仪的负责人司马谈却因病滞留在外地,不能参加。对此他心里既遗憾又愤慨,最终病情加重,命悬一线。将死之际,他握着司马迁的手痛哭道:”余先周室之太史也……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在父亲再三嘱托下,司马迁涕泗横流地说:”儿子虽愚笨,但我会尽力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绝不会缺漏半点。” 此后,司马迁秉承父志,迁任太史令,终日致力于收集历史书籍和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2、 出于情怀——书写人物,继承《春秋》大业

其实对司马迁而言,书写《史记》并非仅源自父亲遗愿,还源于他对继承孔子事业的自觉行动。同时他还有着传扬英明君主、肱骨之臣、非凡布衣的人文使命。这种人文情怀或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于龙门,自幼耕种畜牧。弱冠之年便在全国各地漫游,南至江、淮,登山探穴;北渡汶、泗二水;东达齐、鲁,考察孔子遗风;而后又出任郎中、西征巴蜀。这些经历使他深知大人物的传奇与悲哀、小人物的朴素与不平凡。所以在后来的《史记》里我们能看到他将五帝那样的大人物从神坛上缓缓拉下;又不同于其他史料,他将目光从伟人移到小人物,从成功者挪到失败者。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阐述了孔子作《春秋》的原因并给予其极高的历史地位,他本人更是对孔子既尊敬又崇拜。他立志效仿孔子精神作历史大典,然而他所处时代君主圣明、臣子敬业,百姓安居乐业,这时若同《春秋》那样论述道义实为不可。所以当壶遂问他所撰述之作想要阐明什么时,他回复说:”余闻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整段话的言下之意就是《春秋》不仅针砭时弊,还宣扬明德,所以司马迁要将圣明君主、功臣、世家、贤大夫等人物的家事传记传扬古今。

三、出于横祸——抒愤寄情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由于替李陵求情被处以宫刑并囚禁狱中。秉笔直言却遭到如此酷刑,他心中自是悲愤不已,然而他一想到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河南汤阴一带),才推演出《周易》;孔子遭遇陈蔡困厄,方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尚成就《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国语》,孙子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蜀郡,《吕览》广为流传;韩非囚禁于秦国,尚写下《说难》与《孤愤》。况且三百余篇诗经基本都是圣人遇坎坷愤慨而作。想到这些司马迁书写史传的信念更加坚定了,而且他的修史动机有了一定调整。

他不再一味褒扬明圣盛德,而是化悲愤为动力,将内心郁结诉诸于文字之中。他采用明扬暗抑的笔法并引用民谣来揭露当朝统治阶级的丑陋。当然司马迁并非愤青,他从未忘记父亲遗愿,更未忘记内心使命,他寄希望于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

神秘的樊於期,是叛将还是嬴政的棋子?

公元前227年 燕下都燕太子丹在议事厅焦急地走来走去,打发传召荆轲的人还没回来,不会这次又被放鸽子了吧。太子丹很早之前就跟荆轲商量过刺杀嬴政的事,荆轲满口答应,但答应完就没动静了,也不见荆轲做什么准备,太子丹也不知道荆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秦将王翦刚刚把赵国给灭国了,并且看起来没打算就此打住,只要

2025-01-15 13:30:49

历史上,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为何会叛逃秦国呢?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荆轲刺秦王,讲述的是战国末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国,俘虏了赵王,收了赵国的地盘,然后向北挺进,打到了燕国南边的边境。燕国太子丹非常恐慌,便请荆轲去秦国刺杀秦王。荆轲想了想,如何能让秦王信任他,想出的主意是:投其所好。当时秦王正向全天下以千金悬赏樊於期的首级,

2025-01-15 13:15:51

秦王为何在意樊於期的人头?看他做的事情,你就能明白嬴政的恨意

战国,是一个被战争所填充的时代。诸侯并起,各自为政,相互攻伐,也是对其最为准确的描述,到了战国末期,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已具横扫山东六国之势。等待六国的命运,在此时已经注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在强秦的不断蚕食下,山东六国各自转动脑筋,有的派间谍,想要疲秦,如韩国;有的坚守偏居一隅,以求自保,如齐国

2025-01-15 13:00:43

历史五大杰出帝王,康熙勉强上榜,第一是千古一帝却被骂了千年

然而,也有一些原本被誉为杰出的皇帝,后来却被骂了千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中国封建王朝存在了2000多年。这其中,虽有494位皇帝在位,但大多籍籍无名,仅有极少数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改变历史进程的千古一帝,又有哪些呢?他们又做了哪些让人骂之千年的错误决定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传奇皇帝

2025-01-15 12:45:42

历史尘埃中的樊於期与樊馆那些事儿

战国时期的荆轲刺秦王,堪称一部历史大剧。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史学著述还是文艺作品,都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过记述和演绎。作为这部大剧不可或缺的人物,樊於期不仅赢得了后世的赞颂和敬仰,也引发了人们对他身世的好奇与猜想。事实上,正史对樊於期这个人记载寥寥。从惜字如金的史书中,我们主要了解到两件事:第一,樊於期

2025-01-15 12:30:3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