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镇守娘子关的是谁(知否,知否:李娘子镇守娘子关,唐代的女军军魂——平阳昭公主)

20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30 18:30:16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卫小娘生前绣一幅《李娘子镇守娘子关》,那幅画代替母亲陪明兰,对明兰的价值观影响很大,图所画的李娘子,就是平阳昭公主。

一不靠父母兄弟,二不靠丈夫儿子,身披戎装,乱世求存,不止庇佑自己,也庇佑乱世中的其他弱者。

平阳昭公主,不是一出生就是公主,却是公主中的一位传奇。

001 父亲起兵

故事公元617年讲起。

李三娘被丈夫叫到书房,一进门,李伯俯身跪拜:“见过三小姐。”

李三娘一眼认出,这是父亲的亲信。

李伯带来消息,父亲决定举义起兵,召他们夫妇二人离开回太原,以免深陷敌营。

李三娘承母亲教养,对天下局势了然于胸,李家举义,是大势所趋。对于杨氏王朝的残暴,也包含了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深恶痛绝。

夫妻两人迅速做出反应,丈夫说: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想要前去迎接他的义旗。李三娘知道,丈夫任侠仗义,矫捷勇武,这样的机会,他错过可惜,有他帮父亲,自己也可以更放心。

柴绍一边想要飞到太原,又担心自己离开媳妇一个人不安全。李三娘明白丈夫的心意,她说说:“你赶紧离开,我一个妇人,容易躲藏,真遇到危险,我会自己会有办法的。”

柴绍先行一步,从小路直奔太原。

乱世之中,在远离父兄和丈夫的地方,李三娘也不过只是无枝可依的女子,再也无法安稳的生活。

002 积蓄力量

好在丈夫虽然离开了,身边还有武艺高强家童。

为了不拖累父兄和丈夫,李三小姐也迅速做出安排,女扮男装,用最快的速度到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住在李氏的庄子里,她自称李公子,乱世已至,动产、不动产,都是浮云,唯有兵马才是保命的根本。

无粮不聚兵,李三娘变卖当地产,换成粮食。

这些粮食,李三娘用来赈济灾民,带着慈悲也带着功利。她要人,不止招收青壮年,也收女子。一个女人,更知道乱世中女人的艰难,也知道女性很多时候拥有惊人的力量。

这样的方式李三娘迅速收拢了人马,拥有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有难民,有江湖侠士,还有很多女子。

在乱兵蜂起的年月里,世道乱,人心也乱,李三娘所率领的义军,军纪严明,令出必行,她拥有超人的胆略、才识和容人之量,整支军队都对她的敬重,全在行动里。

隋炀帝一直不断派兵攻打这支队伍,李三娘率领的义军打退了每一次进攻,还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

百姓将李三娘称为“李娘子”,称这支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

但李三娘知道手里的人马在乱世中势单力薄,她需要联合其他的反隋的义军。

鄠县附近司竹园,刚好有一支反隋义军,大约3万人,领头的是一位叫何潘仁的胡商,这人本来在长安城内做生意,隋朝军队蛮横,他的钱财货物都被拉走充公,又投告无门,还杀了隋的一位官员,只能携裹了一群胡商举旗造反。

李秀宁身披戎装,带着马三宝来到何潘仁的营帐,几句话就收了这3万人。

“我的父兄都能征善战,我身为李家人,自然不能给他们丢脸,他日,我父亲攻进大兴城,你就是开国功臣。”

何潘仁曾打败过隋兵,虽然有些膨胀,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商人,本性趋利。

李秀宁身边随从恫吓他:“你这三万人,有多大点本事你自己清楚,一旦大军碾压,渣都不会剩下。你要是不从,看着办吧。”

利诱加威逼,何潘仁决定与娘子军联合,把手中3万大军拱手交给李秀宁。

降服了最强的一股势力,啃了最硬的骨头,其他势力就更容易解决了,后期又陆续收服了盘踞在周边武功县、始平县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

三个多月,李娘子整编土匪势力,就地训练,聚集精兵七万。

003 一路征战

李三娘在军事上堪称天才,直觉敏锐,反应迅速,当时隋将屈突通镇守长安,征讨娘子军时,连吃几场大败仗。

617年六月,李世民引兵赴司竹园,李三娘接应李世民,她所收编的大队人马李仲文、何潘仁兵力与李世民合兵,共13万。李三娘短时间内积蓄的力量,在夺取长安故城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拿下了长安,李家还只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稳定长安后需要处理的割据势力很多,平定中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元618年5月,关中基本平定,李渊在长安称帝,李三娘受封平阳公主,父亲征战天下,做女儿的也开始东征西战。她手下的娘子军编制为“娘子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女子军方编制。

这些时间,平阳公主驻防山西的咽喉苇泽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后因平阳昭公主镇守,改名娘子关。

娘子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娘子关,平阳公主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守着李家的大本营,让李渊父子去征战其他地方。

镇守娘子关的时候,平阳公主主要对手是刘黑闼,李唐王朝最头疼的敌人,守城之战,用最少的人马,坚守最长的时间。

一次,刘黑闼带大部人马进攻娘子关,平阳公主一面向太原告急、求援,一面指挥娘子军死守关城。敌军数倍,关内兵力不足,无法正面抗衡,平阳公主是一军主帅,即便心急如焚,她也要稳定军心,面上一点不能表露。等待援军、但绝不能坐以待毙。

她站在城楼上,极目远眺,望着远处的烽烟,她忽然注意到了田野的稻子,一条疑兵之计就从心里冒了出来。她下令城内军民熬制米汤,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

次日,敌方斥候发现,娘子关前沟壑中马尿四溢,城楼上旌旗招展,战鼓轰鸣,喊声震天,以为援兵已到,不战而退。

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虽然只缓兵一时,争取到的时间太原的援兵已到。

004 战死沙场

长安之战后,除了镇守娘子关,平阳公主的其他事迹史籍少有记载,623年2月初,史书中记下了她的死讯。

守城,在乱世之中,守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援兵不一定能次次赶到,大概天妒英才,公元623年, 娘子关内空虚,敌军来袭,平阳公主出战,甍于军中。

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当时被礼官反,“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

李渊反驳他:“平阳公主亲临战场,擂鼓鸣金,参谋军务,身先士卒,鼓吹就是军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

这是一位痛失爱女的父亲为女儿最后的爱和争取。

平阳公主谥号为“昭”,意为“明德有功”,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

平阳公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身为军人,死为军魂。

李渊赞她智深如海,有她,李世民才能四处征战,她的功劳堪比李世民!丈夫柴绍自愧不如。

@霏霏石Jinn

平阳昭公主,她除了是李渊的女儿,一位公主,她还是一个在乱世中求存的女人,她的娘子军,为了给父亲打天下,守地盘,也是为了让妇人们可以抱团求存。

都知道唐朝的女人地位很高,平阳昭公主和娘子军是唐朝女性地位争取的第一批奠基人。

公主从来不是一个很弱的称号,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中国历史上的公主,很多都有自己的担当。她们不止可以是躺在绒丝被上的豌豆,还可以是举刀屠龙的勇士。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