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本草经集注》是谁写的?(为中国主流本草学著作雏型奠定基调的《本草经集注》)

1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30 18:58:19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梁代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后世又称陶隐居,又号胜力菩萨,或云陶胜力。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述甚丰,其中《本草经集注》对中国本草学著作影响巨大,被誉为是本草学的里程碑之作。未弱冠即为诸王侍读,善琴、棋、工草、隶书。仕齐,拜左己殿中将军。后隐居于句容(今江苏境内)茅山中,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参与朝中大事咨询,人称“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是南北朝梁代人士,此时期,对本草学虽有一定的认识,但都杂乱无序、没有系统的记录,当时大多书籍都是手抄复制的,《神农本草经》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反复传抄,传抄者不断增添的墨字,常与朱书混淆。新药材知识不断涌现,早已超过《神农本草经》旧有的365种药。另外当时本草著作还有其他10余家之多,但无统一标准,或年代欠远,或内容散乱,临床运用非常不方便。于是他决定担负起“苞综诸经,研括烦省”的重任,对当时的本草著作进行一次整理。

陶弘景参考《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给予整理、作注。首先,经过东汉末、三国两晋诸医药学家增补后的《神农本草经》抄本,到南北朝时已经是无本得同。各抄本的药物数目有多有少,最多的595种,最少的才319种。陶弘景经过一番甄别,首先确定了原属《神农本草经》的365种药,又从各种抄本中遴选出后来增补的药物365种,共得药物730种。为了区别药物来源,他遵照“朱墨分书”旧例,朱书“神农”之药,墨书后世名医增补的药物。后人在《神农本草经》原有药条中添加的内容,也用墨书。这些墨书文字,后世统称为“名医别录”,或简称“别录”。“朱书《神农》,墨书别录”,从此成为定例。

接下来是整肃药物。《神农本草经》每一药的内容原有初步的格式:药物正名在前,紧接着是别名,然后才是气味、生境、主治功能。但后世药家增补新内容时却各行其是,并没有严格遵守旧例。陶弘景经过比较,重新制定了规范的药物表述法,即按如下体例:药物正名→药味→药性(四气)→良毒→功效主治→别名→产地→采集时间。并把后世《药对》中的药物“七情”内容用小字附在最后。这一调整未改《神农本草经》原有内容,只是调整了行文次序而已。调整后的药条整齐划一,更适合临床医家使用。

散乱的《神农本草经》各种增补本,经陶弘景妙手剪裁,焕然一新。从此流传后世的《神农本草经》,都采用他整理的定本。然而陶弘景并不满足于整理《神农本草经》原书,他还要进一步解决本草学中其他许多问题。

例如《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线条实在过粗。添补了“名医别录”内容的《神农本草经》,药物已达730种,居然只分成三大类(三品)。确定三品多凭主观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三品分类只重药用,不论药物本体,必定造成“草木不分,虫兽无辨”的现象。连药物是草木虫兽都不清楚,如何寻找、辨识药物呢?于是陶弘景创制了最初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即将药物按照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六大类属性来归并药物。又把属性不明或业已不用的药物都放到全书最末的“有名无用”类。陶弘景开创的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从此成为本草分类的主流。

古老的《神农本草经》,其理论原则只是简单概括,许多药物缺乏形态、产地描述,药性功效也经常以讹传讹,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势必影响到本草学的发展。于是陶弘景利用他广博的辨药、用药知识,对已经整理好的《神农本草经》增补本进行了首次注解。

这项工作前无古人,筚路蓝缕。陶弘景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对《神农本草经》总论的首次阐释,变语焉不详为清晰易懂。在总论中,他介绍了许多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制剂、药量折合、药物真伪优劣鉴别等基本知识。此外,他还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一篇,类似当今的临床用药手册。该篇以病为纲,类列所用药物,并注明药性冷热。还根据临床需要,增设“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集中介绍各种解毒方法。经陶弘景补注阐发后,《神农本草经》原本只有简单的12条理论原则的总论,已经变成了内容丰富、切合实用的专卷。

陶弘景补注最艰巨的部分是对数百种药物予以考订。常用的药物,需要明确其形态种类及出产地,鉴别其真伪优劣,介绍加工炮制方法,进而区分道家与医家的不同用药法,等等。为了保持古代本草资料来源清晰的传统,他汲取儒家注经的方法,把自己的解说用小字写在药物正文之后,由此开创了各药“经”文(药物正文)用大字,“注”文(后人增补的注释)用小字的体例。朱墨分书、大字为经,小字为注,于是成为此后本草书的基本体例,使各药出处纹丝不乱。

经陶弘景整理后的本草书,就叫做《本草经集注》。该书初为三卷,后改为七卷,大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原书已佚,现存有敦煌卷子残本。中外学者对本书的评价很高,它完成了使中国主流本草学著作雏型大定的历史任务。《本草经集注》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影响巨大,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就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后编撰而成的。

但陶弘景身为道家,故书中多录方士、神仙之言,讲究服石、辟谷等。又身囿江南,对北方所产药物的记载有一些错误。又鉴于葛洪《肘后救卒方》阙漏未尽,增订成《补阙肘后百一方》(又称《肘后百一方》)。

另著有《养性延命录》、《陶氏效验方》、《太清草木集要》、《太清诸丹集要》、《炼化杂术》、《合丹节度》、《药总诀》、《服饵方》等书多种,均佚。近年有称原本为敦煌卷子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亦题名为陶弘景所撰。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相关文章

吕不韦身上有哪些故事?历史是怎样评价他的

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

逐句解读:骆宾王入狱、出狱、起兵,三个时期的三首精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

西门豹治邺,禁止巫风,破除封建迷信是因为什么?

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

一代战神薛仁贵,四十年只败一次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每个朝代都产生了很多名将,不胜枚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的“战神”——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出身河东薛氏,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的后人,世代官宦。614年出生于唐朝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出生时家道衰落,种田为生,日子过得艰难。他准

2025-09-07 00:29:40

赵武灵王的惊天战略如果实施了,能灭掉秦国吗?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