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庸之道,即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浓缩的处事精髓,但若想掌握好其中关窍,那可谓的相当不容易的。
在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执一事,互相掣制,互相利用。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想一直独善其身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站对队伍是相当重要的。
光绪九年(1883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其家庭以经商为主,家境还算殷实。阎锡山从小辍学跟随父亲学习经商,头脑灵活,但在一次大规模投资中运营不当,负债累累。
随后便考上了军校,前往日本军官学校学习,学成归国后被调到山西陆军小学堂当教官,时年26岁。期间还秘密参加了由孙中山主导的“中国同盟会”,他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展开。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推翻帝制的思想席卷全国,掀起了一阵热浪。1911年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党打响了第一枪,辛亥革命也由此拉开序幕。
本来潜伏在当局的阎锡山等人应里应外合,却因为被当局没收了子弹而无法应战。
在太原的同盟会成员自发成立了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山西都督,指挥此次革命作战。
清政府一看内部人员都开始造反了,吓得不行,赶紧派遣统制吴禄贞率兵镇压。结果没想到吴禄贞也是个反清主义的共和党,这简直等于直接送兵马给敌人。
阎锡山与吴禄贞合力拦截清政府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此次举动直接把袁世凯惹毛了,买通了吴的亲信把吴秘密暗杀了。
本来阎锡山是非常积极配合同盟会的反帝运动的,甚至一度对清政府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意外总是由于某些时段的突发情况和不确定因素,袁世凯就是那个不确定因素。在“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却并不打算履行合约内容,反而率大军压境山西。
这个举动可把阎锡山吓坏了,毕竟以他现在的兵力财力,怎么都是干不过袁世凯这个财大气粗的大军阀的。
因此他便一面协调与同盟会的关系,请求孙中山的支援,一面又致电袁世凯,表示支持帝制,愿意拥戴他称帝。
阎根据时政状况,判断袁世凯其势力之强,不是同盟会所能比的,因此便开始一面倒地支持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甚至大肆屠杀同盟会成员。
但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也不想重新过上被官僚主义统治的黑暗日子,因此全国超过大半都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6年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阎一看自己的靠山倒了,而本来敌对的人现在称大,立马又变换风向倒向孙中山,并表示之前对袁的假意投诚都是按照孙中山的秘密指示进行的,这倒是把自己的错误摘得一干二净。
袁世凯倒台后,让阎锡山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政就要实行“中的哲学”,并且要奉行“三不二要主义”,以“生存”为己任,并大力发展经济、军事,暗自韬光养晦,扩大实力。
阎锡山生活的年代,不仅有内部争斗,更是外敌不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入侵,占领了东北地区。
蒋介石迫于无奈只能摒弃前嫌,重新与共产党达成一致,一起抗日。而阎锡山此刻看清了形势,主动投诚蒋介石,为了化解之前的矛盾,特致电蒋介石,言辞恳切,并成功取得蒋介石原谅。
而阎锡山与共产党的矛盾更是日渐加深,之前的反共运动和反共政策更是早已传遍了山西。但由于蒋介石与共产党达成合作,他也不得不废除之前的政策,与共产党重新交好。
但日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短短几年便攻占了数省,现在派遣兵力进军山西,阎锡山也由于对日军的忌惮而迟迟没有什么明显的抗日举动。
用阎锡山自己的话来说,他现在等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每时每刻都要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思考每个举动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还要平衡与其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随着抗战越来越激烈,阎锡山又开始重新规划三者的关系,蒋介石对他来说算不得威胁,但也不是可以合作的对象。而中共的力量日趋强大,并且一直都是反军阀主义,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隐患威胁。
因此阎锡山思虑再三决定暗中与日军达成合作,共同压制共产主义,防止其势力再次不断变大。
但他的动作早已被共产党员识破,曾多次警告其叛国行为,但阎锡山仍持敌对和观望态度,支持日军,但又不做出实际行动,其目的就是想利用日军压制共产党的发展。
1949年,解放军成功解放北平后,阎锡山知道他的“统治梦”即将破碎,便抛下了山西的亲人,独自乘坐班机赶赴南京。自此,结束了他长达38年的统治。
阎锡山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跌宕起伏,他能游刃有余地在各种势力中斡旋并全身而退,除了他的机敏和经验外,最重要的便是他看得清局势,放得下身段。
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实行什么政策。他能在山西执政38年,也与他从小耳濡目染的经商天赋有关,他懂得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军政和农业,因此他实行了“六政三事”政策。
阎锡山的“中的哲学”,认为应情理兼顾,人事择中,消除矛盾,以求生存。这是他贯彻一生的“真理”,也是他赖以生存的处事原则。
虽然大多数人觉得他这些行为与“墙头草”没什么区别,但能懂得辨别风向,择木而栖,也不失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毕竟能从各方虎狼势力中仍安然称霸山西38年之久,这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要知道民国在38年中可是换了有8位总统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错,今天我们要聊的历史人物,正是那位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众所周知,辛弃疾的文学造诣极高,诗词作品堪称一绝,后世人们经常将他与
2024-11-28 11:18:10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智者,他骑着青牛,带着深邃的思想,离开了繁华的世界。他就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留下了《道德经》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但你知道吗?老子离开后去了哪里,这可是个千古之谜。传说老子在关令尹喜的陪伴下,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之后,就像一阵烟,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老子到底去了哪里呢?有
2024-11-28 11:03:16《道德经》——这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宛如一位智慧的老者,静静地坐在历史的长河中,像个讲故事的爷爷,向我们娓娓道来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哲理。想要与这位老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可以从几个有趣的角度入手,轻松愉快地探索这部经典的深意,保证让你欲罢不能。首先,了解《道德经》的整体结构,犹如揭开一幅美丽的画
2024-11-28 10:48:03历史长河中,许多文人墨客为我们描绘出了绚丽多彩的画卷,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才华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而南宋的诗人陆游,正是这些大师之中的一位,他的诗词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才情和悲情的世界。【背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宣和七年,卒于南宋嘉定二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
2024-11-28 10:33:09陆游是谁?南宋爱国诗人——不只!陆游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斜杠大叔,他是诗人、书法家、史学家、美食家、隐武者、练道者……善交友、喜饮酒、嗜饮茶、爱玩香、会插花……有时去钓鱼、有时又弹琴、有时还下棋、喜欢美女、喜欢美景……常常远足,一路吟诗走向远方。有一天,陆游走到崇州,住了下来,这里满足了斜杠大叔陆游所
2024-11-28 10:18:1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