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今年50岁。他曾许下愿望:“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8场,他用22个故事,讲述“思路启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他的故事都是碎片化的,我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微雕、坚持、积累、作品打造、易受启发体质、寻找新的可能性。
我从职场发展的视角,总结出了对我最有启发的五个小故事,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修炼 “易受启发体质”,摆脱定义重新出发,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比如37岁的“龙华哥”, 生意失败,工厂关了,还欠了200万的债。在人生低谷期选择了不被“失败的工厂主”这个身份定义,从深圳满大街电动车座椅的窟窿里找到新的事业机会,他修补好后放上二维码,写上自愿付费,最终2天挣了500元;罗振宇从这个补窟窿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今年缝疫情,他没有办法做那种大集会、大舞台、大屏幕式的演讲,也没有勇气像去年那样,一个人面对一万个空座位讲,所以他摆脱了跨年演讲一定要在体育场里的大舞台的定义,将自己的跨年演讲搬到了书店里,将演讲变成了聊天,也改变了风格。
“龙华哥”和罗振宇都摆脱了定义、重新出发,重启了自己的能力,最终从别处获得了成功。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面对困难,有三种结果。最好的,当然是打赢困难,其次是被困难击败,但还有没有更糟糕的结果呢?有。那就是被困难定义。
我们的工作通常都是“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但很多时候都被这个翻来覆去困住了,很少跳出那个框架去重新审视自己、完善日常工作。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将自己修炼成一种“易受启发体质”,做一点不同的事,老问题的新解法可能就冒出来了。与其在原来的框架中日复一日,倒不如训练自己在他人的处境中,看到自己问题的影子;能在他人的答案中,找到自己的解题的线索。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如果需要长期做一件事,就需要定好目标,做好计划,然后调动所有资源,坚持做下去,不要浪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罗振宇十年前说,他会每天早上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发一段60秒的语音,要坚持做10年。这是一个很难的事,但在2022年底,这个事情他最终坚持完成了,整整十年。他用全部的精力,到处搜寻资源去完成它,这个过程很痛苦。
就像王阳明说的那句:“持志如心痛” 。持志如心痛的重点在志向上,你的志向不变,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会有取有舍,不会浪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一定要克服痛苦坚持下去。
大家可以去看看他演讲的第一篇章,一共四个小故事,讲的是我们在艰难处境下如何自处的四种姿态:不要被困难定义;带着希望说实话;带着实践讲道理;带着痛处来坚持。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有一类人,他们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通过他们的经验和阅历,可以灵活变换工种。
曾任职于头部房地产企业的袁媛没有被“建筑师”这个职业标签定义,面对行业出口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她毅然改行去做婚礼策划,在雪山上搭婚礼圣坛、在厂房里造北非风情、用10万米长的绣线搭建 “雕刻光线”,凭借建筑师的美学功底创出一片新天地。
袁媛把自己30多年的人生里搜集到的所有养料,统统打包带走,没有浪费任何一段经历,然后找了一个自己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行业,在那里重新开张。重新开始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准备好。通过这个故事,我反问自己,有没有像媛媛一样,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技能、完善自己?有没有将上一件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和阅历,用在下一份工作中?我们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时间善待我们,在滚动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阅历、经验、技能、知识,我们有同样珍惜时间吗?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公众号是如何成功的,在内卷时代,他们花了心思去做微雕,发现 “微雕”比无意义的内卷效果更好。
所谓“微雕”,不是盲目追求颠覆和潮流,而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给大家看一篇文章。这是公众号“GQ实验室”的一篇文章,名字叫《红了!》。文章内容是一条一条的,一共150句,就是形容什么是美。
他们收到文章后,要对每条文字进行微雕。给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微雕后的样子。 “美是通完宵后拉开窗帘所看到的红色朝阳”,模拟了日出的动画效果。再看这句,“美是江水长流无尽时”,设计成了流水的状态。每个字都会轻微左右晃动,让你感受到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然后,第二步微雕开始了,为了让每一段文字的弹出时长都恰到好处,需要责编、设计、策划和主编,几个年龄段不同的人,在主观感受上达成共识。
接着是第三步微雕,解决手机适配问题,他们测试了多个版本,无论是用夜间模式看,还是正常模式看,无论手机是什么系统的,是新款还是旧款,也都要是舒服的。
最后的微雕是,留言区放哪条留言,不放哪条留言,也要考虑到跟正文综合起来的效果。
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有400w的阅读量。但这还不是GQ今年唯一一篇爆款文章,他们每年有350篇以上的10w+。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就是“内卷”?但不是,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化,是你用这招,我也用这招,大家互相耗时间、精力。但微雕,是总能找到新角度去让事情更加完美。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在细节上精益求精, “微雕”比无意义的内卷效果更好。2023年我们的工作值得我们微雕。
第五个故事: 讲的是驻村书记用打造作品的心态,拉动身边所有资源,将一个贫困村,打造成了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故事。
广东汕尾市东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加伦,这个扶贫干部的三年任期结束后,有更好的机会去别的地方发展,他也没有离开。他说,东尾村是他的“作品”。他利用各方资源,将东尾村从一个贫困村,打造成了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游客量达到了500万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创作者,把一切都当成我们创作的舞台。当每一分钟都在琢磨着怎么把世界的资源拿来使用,打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他在演讲的结束分享了曼德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未来是什么样子,它更多是通过做好手头的事来实现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演讲里的故事是一个侧面,一种生活、一种未来趋势的可能,更多的可能性,还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找寻。
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尽量修炼 “易受启发体质”,摆脱定义重新出发,定好目标,强化技能和个人特质,丰富经验和阅历,调动所有资源,用“微雕”打磨细节,去打造工作中的每一个作品。经营好自己的现在,改变心态、等待未来。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