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杜月笙简介及资料(1932年元旦,上海大亨杜月笙为了救灾而劳累成疾,只喝了半碗粥)

19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8 17:20:15    

吴学华原创作品

我们都知道,上海大亨杜月笙是流氓头子,手上血债累累,尤其是1927年更是助纣为虐,为很多人士所不耻。本文站在历史公正的角度,来讲述一下这个青帮大佬。

他出生于1888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父母早丧,幼年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人间的冷暖,姑母万老太太对他好,偷偷给他饭吃,使他感恩了一辈子,发迹后更是对待万老太太如同亲生母亲,提携表弟万墨林为杜门总管。

杜月笙十几岁就混迹上海,靠着运气和自己的机灵,在投靠黄金荣之后,一步步发迹,因其仗义疏财而名扬上海滩,成为三大亨之首。杜月笙虽然是流氓头子,但却尊重各路江湖人士,尊重文化名流,也心疼穷人。杜公馆的胡同里常年备有流水席,每一个饿肚子的穷人都能去吃饭,故而留下“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美名,连章太炎这种自恃清高的国学大师,都愿意与其交往,并为其改名,一时传为佳话。

杜月笙是靠着黑道买卖起家的,但是在发迹之后,尽量开始做正当生意,经营棉纺厂和金融业,还抢占了渔业市场等等。

他虽然是一个江湖人士,但在民族大义上不含糊,1931年7月普降暴雨,长江黄河以及两淮流域,灾民哭嚎声震天,从八月份开始,无数灾民逃入上海滩,街道两边都衣衫褴褛的灾民。杜月笙和上海的一帮商界大佬一起组织了赈灾机构,积极救助灾民,而他本人则命手下徒弟,沿街摆开粥棚每日施粥,每天大米的用量都在三千斤以上。

他作为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的委员,积极筹款救灾,每天忙得头晕脑胀,他本来身体就不好,由于早年吸食鸦片闹下了哮喘病,那几个月整个人瘦了一圈,颧骨都凸出来了,全靠打针维持。

有关杜月笙的传记有很多,其中以台湾作家章君榖先生的《杜月笙传》最为详实,章君榖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杜月笙,采访了杜门的很多门人以及杜月笙身边的人,并经过杜月笙最得意的门人陆京士勘校而成。

在章君榖先生的《杜月笙传》中,曾经说了一件事,那就是1932年元旦,劳累成疾的杜月笙,一整天只喝了一碗稀粥。

上海三位大亨中,就属杜月笙的交往最为广泛,军政商界,还有江湖,每天都有各种人士上门拜访,只要有时间,他都尽量抽出时间与人见面。而对于那些有事相求的人,只淡淡说了一句“晓得了”,然后就把事情办妥。

从八月份开始,每天为了国难凑款,还找来一大帮梨园名角,搞了一场赈灾义演,在演出过程中,他生平第一次登台表演,尽管他唱得走了调,但仍引来哄堂的掌声,人们用掌声赞扬他的义举。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奉命撤入关内,但关外仍有不少抗日队伍,十一月份的时候,东北有人找到杜月笙,说抗日队伍缺粮缺饷,想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二话不说,拿出了两万大洋,又吩咐陆京士从公司走账,购买了大批棉衣和布匹,还有粮食,他通过虞洽卿的关系,找了一艘的英国人的洋船,避过日军的海上封锁,将物资运成功送到东北。

杜月笙实在太忙了,有时候凌晨两三点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出门。十二月中旬,杜月笙在半夜突然发病,喘个不停,连气都接不上,憋得脸色青紫。万墨林赶紧用车子把他送到法国医生那里,好歹抢救了回来。

医生说杜月笙的身体很虚弱,需要调养。可是杜月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回到家里调养,医生每天上门打针。

杜月笙就是躺在家里,也不清净,每天仍旧很多人上门来找。万墨林本想让守门的人,把一般的客人挡在门外,可是杜月笙却说:“吾死不了,现在国内那么乱,灾民那么多,吾每天多见一个人,就能帮灾民多争取一些钱,等洪水退去,再让他们回去重新开始,一家人好好活着!东北那边乱着呢,他们肯定想打上海的主意,黄老板和法国人谈过,法国人不相信!东洋人那边,你们多盯着点,上海滩是中国人的,不能让东洋人乱来!”

在日军占领东北之后,那些在上海滩做生意的东洋人,说话也硬气起来,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而日军的军舰,也在吴淞口一带游弋。

杜月笙的手下有一批专门收集各类情报的人,他得到的情报,是东洋人想打上海。他把这个情报传递给了上海市长张群,张群其实早就得到了相关的情报,却派人送了一封亲笔信,让杜先生利用上海工商联会副会长的名义,多筹集物资,帮忙驻扎在上海郊区的十九路军,解决粮饷的问题。

杜月笙待身体好一些,就强撑着身子,和虞洽卿他们一帮商界人士,前往十九路军指挥部进行慰问,帮助十九路军解决粮饷问题,也针对日军进逼上海的情况,做了短暂的交流。

12月30日,杜月笙从外面回来,进门就咳个不停,当场咳出血来,孙佩豪、姚玉兰和陈帼英她们三个太太吓得不行,一个个掩面哭起来。连久不露面的大太太沈月仙听到消息后,也下楼了。沈月仙手握佛珠,坐在杜月笙的床榻前,念了一阵阿弥陀佛。好在陪同杜月笙一起出外办事的陆京士,提前安排人去接法国医生,杜月笙进门后没多一会,法国医生就到了。

医生手忙脚乱地抢救到半夜,终于把杜月笙从阎王爷手里抢了回来,临走的时候吩咐,不能再累了,否则上帝也没有办法。

31日,杜月笙躺在病榻上,还和张啸林聊了一阵子生意上的事情,然后吩咐陆京士和朱学范暂时帮他处理外面的事物。杜门唯一一次闭门谢客,就在这一天。(张啸林与杜月笙是邻居,两人的屋子中间隔着一扇小门,他经常过来串门,有时候叫杜月笙过去打麻将)

第二天就是元旦,杜月笙在打过针之后,与几个前来拜访的商界人士见了面,聊了赈灾的一些事。傍晚的时候,他勉强喝了大半碗粥。孙佩豪她们三个太太和孩子,也都简简单单吃过饭,都不敢大声说话,杜公馆笼罩在一片悲戚的担忧中。

三个太太衣不解带地轮流服侍杜月笙,法国医生天天上门,安排打针吃药,经过半个多月的调理,杜月笙的人身体才慢慢有所恢复。

1月28日,半夜起来的杜月笙听到闸北那边传来枪炮声,知道日军进攻上海了,第二天,他不顾太太们的劝阻,毅然和陆京士前往公司办公室,召集了十几个得力的干将,部署了援助十九路军的工作,另外组织青帮的义勇队,配合军队作战。

杜月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虽是一介流氓,靠黄赌毒发家,手上沾血,小事不检,但大事不含糊,身为一个中国人,在民族大义上站得正站得高。从1932年开始,就与日本人展开各种斗争,杜门弟子打砸日本人的店铺,暗杀日本军警。1937年到1945年,他和戴笠组建的苏浙别动队,满员两万多人,战后只剩下三千多人。他还安排门人林怀部暗杀了当汉奸的把兄弟张啸林。当时上海针对汉奸的绝大多数暗杀行动,都是杜门弟子和军统一起执行的。

而他本人也通过各种渠道支援了苏北的新四军,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是打日本人的中国军队,都是好样的!

毛主席对杜月笙的评价有六个字:有本事,没脾气。

专栏
杜月笙对女人的权谋艺术
作者:吴学华看天下
14.8币
1.1万人已购
查看
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