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伯礼简介个人资料(专访张伯礼:用现代科学解读“抗疫良方”)

1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8 18:58:09    

人物简介

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张伯礼为代表的中医人在此次抗疫中深度参与诊疗全程,为形成抗疫“中国方案”贡献了智慧和汗水。随着全球疫情发展,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中医药为什么能治疗新冠肺炎?现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如何解释中医药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

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张伯礼。

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对战新冠病毒的机制

记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疗效有目共睹。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与新冠病毒“对战”的疗效机制?

张伯礼: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差异,但治疗的同是病人,目标都是解决病痛。根据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反映在疗效上是患者症状的缓解、住院时间的缩短,核心指标是减少了重症、减少了死亡。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也译作元分析或者荟萃分析),对已经完成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行的系统评价,均证明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从现代科学层面讲机制,简单说就是,中医药改变了病毒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起到了“扶正祛邪”的作用。“扶正”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抑杀和消灭病毒,保护组织脏器减轻伤害;“祛邪”包括中药成分直接抑杀病毒、控制炎症因子,避免免疫过度激活而致炎性风暴等。不同的中药组方作用相似,但又有各自特点。我们团队在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药学学报》上发表了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机理。新冠病毒要感染人体,从细胞层面通俗地讲就是刺突蛋白(Spike)先勾住了“门把手”——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对人体发起进攻。在病毒的入侵和复制阶段,中药能通过抑制病毒刺突蛋白和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分子相互作用,阻断病毒在机体细胞的入侵和复制;在疾病发展阶段,能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都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D4+T和CD8+T细胞(人体免疫反应的核心细胞)等免疫和炎症相关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维持机体炎症和免疫平衡;对于重症病人,中药能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6(一种多效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D-二聚体(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它的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降钙素原(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等,改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炎症风暴和微血栓等多因素的串扰,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损伤。

我的团队研制的中药新药“宣肺败毒颗粒”是“三方”之一,是基于古代经方、临床经验和现代技术形成的药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方舱医院以及隔离点的近1000例临床病例观察证明,该药可显著减少转重率,减轻肺部炎症,缩短核酸转阴和住院时间;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气短、乏力症状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在生化指标方面,能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淋巴细胞计数。一年多来,针对宣肺败毒方的机制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证明,该方在调节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活性显著。药效物质研究也在深化,方子中的虎杖有效组分对新冠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马鞭草组分对肺小支气道有明显抗炎作用,可阻止形成包裹沉寂病毒的痰栓,有效避免患者“复阳”。

记者:为什么要用现代科学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

张伯礼:中医药的特点是注重宏观、整体把握疾病发展,采用复方进行干预,究竟是什么物质起效、怎么起效?这是一个“黑箱子”。“说明白、讲清楚”就是要打开这个“黑箱子”,不仅要证明临床有效,还要知道为什么有效,因为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根本目标是优化出临床疗效更好、质量更优、针对性更强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案,有利于中医药的价值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公认,更好得到世界科学界的认可。

可以看到,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循证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优势评价、诊疗方案优化和新药研制过程中都得到了体现。药物化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在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加速了对中医药科学内涵的现代化认识。

用世界公认的方法和科学研究证据阐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实现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原创思维结合现代科技产出原创成果

记者: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这与中医药本身的特色矛盾吗?

张伯礼:谈到中医,大家会先想到它很古老。中医确实古老,但它的很多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医学前沿的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等,虽然提法与中医药不同,但理念却是趋同的。

中医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哲学思想相对恒定,而它的理法方药、具体看病的技术却每天都在变化,对一个病证历代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治法方药,证候变了,治法方药也会变化。这些变化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医药学术常青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医药不断吸收不同时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所以说,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这与中医药本身的特色非但并不矛盾,还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的理论很宏观,很多都是哲学层面的,但它的实践又是具体的,基于方剂配伍理论形成了很多中药组方。中药与西药最大的区别是物质的复杂性不同,西药多为单个化合物,其结构、毒性和活性都比较清楚,作用靶点也比较清楚;相反,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由成百上千个化合物组成,作用途径是多靶点。这虽是中药研究的难点,也是中药的优势。因此,用传统研究化药的模式研究中药就显得不合适,也不能胜任。但现在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的发展兴起,给打开中医药“黑箱”提供了可用的方法和路径。

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在技术上层次上必须大胆借鉴、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我多年前就讲,将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生原创性成果。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带领团队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近几十年来,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今后中医药发展更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临床问题、面向生产实践,依靠创新驱动,把中医药伟大宝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之路任重道远

记者:用科学解读中医药疗效,对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有何影响?

张伯礼:在中国乃至世界卫生健康体系中,流传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瑰宝熠熠闪光。高质量的疗效证据,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开启国际化进程的必备条件。

提升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是拿出高级别的疗效证据。目前虽然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证据,但证据的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质量临床研究。其次,就是实现标准化、数据化。中医“问诊切脉开药汤”的模式需要传承,但也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让“望闻问切”有可靠的现代科技支撑,让“理法方药”能有科学数据来验证。再次,加强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医药“走出去”的关键是中医药文化与思维的认同,需要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医故事,让世界人民理解和认可。最后,提高中药的品质。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对药材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在中药规范化栽培、无公害标准、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要加大研究力度和品质提升。此外,必须加强政府间合作,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破政策壁垒,扩大中医药服务和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

总之,中医药要以疗效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走出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供过硬的疗效证据,这是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的基本要求,也是“内功”。

我相信,虽然任重而道远,但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一定能够为解决世界医学难题作出更多贡献。(记者:徐婧)

来源: 中国中医

相关文章

孙膑的智谋有多高明?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只是复仇的第一步

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

文人也可以血气方刚,他是太子老师,最终因为反武身死

“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朝会的太后武则天没想到自己平时颇为信任的宰相裴炎竟然站出来向自己发出了如此激烈的言论。而对于站在台下的裴炎来说,面对权势日益上升的太后自己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河东裴氏,当世望族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中

2025-09-09 00:31:06

吕不韦身上有哪些故事?历史是怎样评价他的

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

逐句解读:骆宾王入狱、出狱、起兵,三个时期的三首精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

西门豹治邺,禁止巫风,破除封建迷信是因为什么?

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