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曹操简介详细资料(关于曹操的出身,你知道多少?他被骂是因为自己的祖父是太监吗?)

15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08:56:15    

曹操的出身并不亏,相反给他的起家铺平了道路。

曹操是宦官之后,主要指的是他的养祖父曹腾是太监,曹腾虽然是太监,但为人还是不错的。没什么大错。

曹腾字季兴,是沛县人,父亲叫曹节,在乡 里很有名气,在汉安帝时,曹腾做了太监。到了永平元年,刘保被立为太子之后,邓太后从太监中选择年龄小,性格温顺,做事严谨的人去服侍太子读书,经过层层选拔,曹腾入选。

陪太子读书期间,曹腾与太子关系好,太子经常赏他饮食。

刘保即位之后,曹腾鸡犬升天,由一个普通的小黄门,被升为中常侍。

到了本初元年,又因为与长乐太仆州辅等七人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迁官为大长秋,长秋是汉时皇后宫名,所以大长秋就是皇后身边的太监主管。

曹腾一生在宫廷待了三十多年,一共服侍过四代皇帝,都没有大的过错。

他为人贤能,多次推荐人才,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的张负、颖川堂典溪,这几个后来做了公候的官员,都是由他推荐给朝廷的,但他从来没有在外面夸耀过。

蜀郡的太守通过其他人给曹腾写信,被益州刺史种暠查出来之后,弹劾曹腾结交外交,但桓帝觉得这信是外面传给曹腾的,错不在曹腾,就没有给他治罪。

从这个角度来说,种暠得罪过曹腾,曹腾是他的仇人,但他不但没有将这事放在心里,还称种暠是一个纯臣,能臣。

对一个太监来说,最悲哀的是自己没有后人,死后没人给自己祭祀,供冷猪头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腾收养了司马家的一个孩子,改名为曹嵩,这就是曹操,曹阿瞒的父亲。

曹嵩的生父是谁,是夏侯睿,母亲姓颜,曹嵩是夏侯睿的第二个儿子。

从身份上来说,次子是不可能继承家产的,往往要自己出来打拼。而夏侯睿 也不是什么大官,只是南阳的一个县令,七品官,他为官清廉,家里穷得叮当响,后来因为朝中的党争,被罢了官,后来妻子生下了曹嵩,穷得连孩子都养不起,无奈之下将曹嵩送中了朝中的好朋友,也就是大太监曹腾收养。

夏侯睿在历史上是一个无名氏,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只有短短的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如果曹嵩留在曹家,能不通活到成年都不敢保证,更不要当大官了。

但跟了曹腾呢?因为曹腾位高权重,曹嵩由门萌当了官,也就是说,他凭着他爹的关系当了官。

在曹腾家,曹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毕竟曹腾可是经历了四朝的“不倒翁”。

有了这样的爹,曹嵩也是平步青云,在汉桓帝时,就做到了司隶校尉,这是一个汉初设置,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在东汉时,铁为二千石,有自己的属官,还有一支1200名中都官徒隶组成的部队,权力并不小。

到了灵帝即位,曹嵩又升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 ,位高权重。

到了中平四年,太尉崔烈被罢免,大司农曹嵩贿赂中官以及给西园捐钱一亿万 ,被任命为太尉,这可是三公,职位仅次于大将军,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儿子曹操才有可能和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哥袁绍成为好朋友,一起胡作非为。

曹操后来被举为孝廉,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北京某区的公安局长,都和他父亲的身份有着莫大的关系。哪怕后来曹操当官的时候雷厉风行,严肃法纪,甚至打死了皇帝身边大太监蹇硕的叔父,得罪了一些当朝的权贵,也因为他爹的脸面,大家将他明升暗降,调任顿丘做县令。

可以说曹操后来能够起兵,拥有自己的势力,和他养祖父,父亲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不然的话,再有才华,也只能和刘备一样,织席贩履,养活家人。

至于夏侯家,他的本家,也只是在他起兵的时候,贡献了自己的一些家人而已。相反,夏侯家因为夏操的关系而出名,在三国上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说,曹操这个出身亏不?刘备含泪表示,羡慕死了!他要是有这出身,不会前半生碌碌无为,寄人篱下。

至于曹操被人嘲笑?和先人有关吗?没有!反正和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关系!

比如说曹操为人凉薄、自私,“宁教天下人负我,勿教我负天下人!”刺杀董卓失败,逃出长安,到达中牟的时候,被中牟县令陈宫发现是大名鼎鼎的曹操,二人一起逃亡,遇到父亲的好友,人家热情招待,他却误杀了人家一杀,还大方不惭,毫不后悔。

比如说曹操多疑,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他多疑的故事。

比如说他好人妻,因为和张济的妻子,张绣的婶婶邹氏搞在一起,气得投降他的张绣造反,害死亲卫典韦和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气得妻子丁氏从此再也不和他见面。

比如他为了筹措军饷,组织了摸金校尉,盗人家的古墓。虽然这个说法出自汉代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是政敌袁绍为了抹黑曹操所说,有争议,但曹操从未否认过。断人坟墓,这放在哪个朝代,都是被人骂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曹操被骂和罗贯中、毛纶毛宗纲父子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罗贯中编写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故事,里面有大量关于曹操的桥段,让我们耳熟能详。但罗贯中早期的版本,对曹操有褒有贬,至少还算是客观;到了毛纶毛宗纲父亲,本着“尊刘贬曹”的宗旨,对书中关于曹操的故事大加削减,修改为《三国演义》,才有了后来的面目。

所以曹操如果泉下有知,应该好好地问候一下毛纶毛宗纲父子。

总之,曹操的身份对他来说是一种帮助,曹阿瞒被天下人骂,反而和他自己的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相关文章

长平之战蔺相如之死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

李渊退位后的悲惨生活:权力的背后竟是孤独与无奈!

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