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会,一幅书法作品拍得4.368亿元,引起国内收藏界和书法界极大轰动,登榜中国书法史上“最昂贵”的作品。
这幅书法作品名为《砥柱铭》,其作者正是与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合称书法“宋四家”的黄庭坚。
《砥柱铭》局部
庆历五年(1045年),黄庭坚出生在江西修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修水黄氏是个望族大户,曾经拥有过“登科被荐者摩肩,名世建勋者接踵”的显赫,在北宋科举中也曾取得过“十龙及第”的骄傲。
《苦笋帖》局部
出生于如此家庭的黄庭坚,自然不同凡响。五岁背诵五经,七岁写诗作词,八岁作出的《送人赴举》更是让在场的大人为之惊叹。
治平三年(1066年),顶着“神童”光环的黄庭坚参加省试。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特批其为第一名。第二年春,年仅23岁的黄庭坚再到汴京参加礼部考试,中三甲进士,自此登上仕途。
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四京学官,黄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国子监教授的工作并不繁忙,借此机会,黄庭坚游山玩水,遍读诸子百家,写下不少诗词。
黄庭坚的岳父孙觉曾把诗文交给苏轼。苏轼一见,惊为天人,说:“作得如此好诗,绝非今世之人也。”黄庭坚也曾主动给苏轼写了封信,表示仰慕之意,并呈诗二首。苏轼当即复信,赞美他的诗,“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两人相见恨晚,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史翊正墓志铭》局部
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黄州,牵连者甚多。
与苏轼素未蒙面的黄庭坚当时不过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却不惜逆流而上,仗义执言,更在苏轼生活困窘、精神寂寞的时候,不避时嫌,给他写信、对诗。
元祐元年(1086年),41岁的黄庭坚和49岁的苏轼,两个年近半百的老人,终于得以相见。神交十余年,书信往来,吟诗唱和,相见之后,更是欢喜。
在京城的三年,他们朝夕相伴,切磋诗文,鉴书赏画,单是相互唱和的诗词都达百篇之多,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不外如是。在苏东坡的提点下,黄庭坚也逐渐走向了大宋文坛的一线,时人将两人并称“苏黄”,而黄庭坚也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两人相差八岁,亦师亦友,留下“苏不离黄,黄不离苏,苏黄写尽天下诗”的文坛美誉。
草书,脱胎于隶书,成型于汉,成熟于晋唐。至宋朝,书家欲矫唐代法度太重、过于严谨的风尚,另辟了力求放纵、追慕意趣的新路。
就草书成就来说,黄庭坚并不亚于怀素、张旭二人。他与这两位书圣不一样的是,他从不靠酒精刺激,而是靠参禅妙悟,以意使笔,进入挥洒之境。
《松风阁诗卷》局部
《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黄庭坚早年学草书,运笔不到家,笔画缺少气势。后来他从船工用力摇桨动作中领悟了“荡桨笔法”,即用笔中,像船工摇桨一样在有律动的节奏中发挥笔毫的弹性,创作出一种顺势而为,但又强有力的势态。
“弃俗”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绝对核心。对于各种“俗”,黄庭坚深恶痛绝,他说:“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虽然他没有系统全面的论述“弃俗”,这些观点也只是零星的散见于他的诗文中,但是他将这些美学思维付诸于实际的书法创作中,令自己的书作日趋成熟老辣。
如果说黄庭坚的行书在宋代或整个书史上尚有人可与其比肩,那么在狂草这一领域,他是继唐代张旭、怀素之后又一高峰。
崇宁四年(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一代书法大家,就此落下帷幕。
来源: 十点读书、书法思考、书法入门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