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廉颇简介(「三晋名人」战国名将廉颇)

15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1 10:48:11    

廉颇,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赵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时期(前298年—前236年),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人。廉颇曾任赵国上卿、相国,被封为信平君,是战国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位是赵国的李牧、秦国的白起和王翦)。司马光说“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战功赫赫

赵惠文王在位期间,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和齐国最为强盛。秦国有东扩的野心,赵国是第一个要面对的障碍。秦国多次组织针对赵国的战斗,都被廉颇率军击败了。后来秦国被迫改变了策略,联系其他国家一起攻打齐国,廉颇领兵一举进入齐国的阳晋(今山东郯城西),从而一举成名、威震诸侯。摄于廉颇的威名,很长时间内秦国一直不敢贸然攻打赵国。后来在秦赵的多次战争中,也都因为廉颇的运筹帷幄,使秦国屡战屡败。

廉颇不仅自己能征善战,而且在战争中特别注重谋略,能够依据不同地理环境和军事形势,周密部署作战计划,这是他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廉颇的军事谋略,充分体现在邯郸保卫战中。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40万精锐被坑杀,军事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而秦军在不久之后又纠集50万大军卷土重来,咄咄逼人。此时赵国兵少将寡,无力独自抗击秦军,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说服魏国和楚国一起参与保卫邯郸的战斗。这次秦军兵分三路,左路向韩国进攻,直取太原、上党,赵军分配了部分主力部队应付这支虎狼之师。右路则疯狂增兵南阳,魏楚联军在这里顽强拒敌。中路军有30万之众,直逼赵国都城邯郸。一时间,赵国国都大兵压境,形势危急。这次赵军作战的最高统帅是平原君赵胜,具体负责邯郸守卫任务的是廉颇和宫卫统领乐乘。经过长平之战,赵国的精锐部队几乎伤亡殆尽,保卫邯郸城的军士除了赵王的王宫卫兵和少量骑兵一两万人之外,都是老弱士兵。但是赵国人经长平之战几乎家家有丧亲之痛,所以人人誓死保卫国都、抵御秦兵。

在具体的作战部署方面,赵国放弃了野战和小城市,把兵力和粮草全部集中在邯郸。秦军攻城略地,一步步紧逼邯郸。在邯郸郊区只见待成熟的庄稼已被赵国人损毁殆尽,一片惨淡局面。秦军认为赵国以老弱兵力为主坚守邯郸城,在月余之内不难攻下。但又看到邯郸城固若金汤,赵国军士们流露出宁死不屈的决心,秦军将领也隐约感到这次必然面临一场恶战。秦军是远来之师,急于攻城,而一次次的强攻都被廉颇指挥的邯郸守军击退。后来,秦军不得不改变策略,转为小规模进攻。此时,廉颇则派出小股精锐不断突袭围城的秦军,使秦军受到重创,双方处于胶着状态。面对这种局面,秦昭王又命王龁带领10万大军到达邯郸城下,与原来的秦军汇合之后再次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此时邯郸城已经被困数月,人困马乏,出现了粮食危机,但是在赵胜、廉颇等人的指挥下,士气依然旺盛。后来秦昭王以指挥不力将原来的统帅王陵撤下,换上了王龁。而王龁率军攻城5个月,依然久攻不下。此时,邯郸城内粮草断绝,人们以骨为炊、易子而食,但是军民仍然没有屈服。此时,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战开始发挥作用,魏国、楚国的大军纷纷赶到了邯郸外围。最后,魏楚联军在外进攻,赵国军队在内策应,三国合力,终于把秦军击退。

在邯郸保卫战中,赵国军队只有10万人左右,且多为老弱之兵,而秦国军队直接参战的有45万人之多,还不算65万间接参战人数。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争的胜利固然最终得益于平原君赵胜的外交政策,但大将军廉颇是邯郸守城的直接指挥者,他的军事谋略和个人声望在其中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

邯郸保卫战之后,燕国看到赵国刚刚经过了两次大伤元气的战争,就想通过突然袭击来占领赵国的土地。这次保卫战依然由廉颇领导。廉颇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燕军长途跋涉,骄傲轻敌,又师出无名,可以采取分而击之的策略。在廉颇的部署下,赵国军队虽然在邯郸保卫战之后损伤很重,但士气正旺,一鼓作气击退了燕国的进攻,并迫使燕国割让五座城邑求和。在燕赵之战中,燕国发动了60万人的部队,而赵国的军队仅仅有13万人(一说25万人),这又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次战争中,赵国的庞援、乐乘、李牧等将领逐步脱颖而出,成为廉颇之后赵国忠实有力的守护者。

深明大义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最终完璧归赵。后来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机智地保全了赵惠文王的尊严。当然,渑池之会能保住赵国的尊严,与廉颇当时率军在附近驻扎,令秦王不敢轻举妄动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回国之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一跃而位阶在廉颇之上,这令廉颇非常不满,他很生气地对门客及一些大臣说,蔺相如出身微贱,只凭巧舌之辩一时侥幸立功,就位列我之上,我怎能服气?今后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负荆请罪

后来,廉颇看到蔺相如每当上朝时故意推脱有病,避免与他照面,就更加趾高气扬起来。一次,看到蔺相如带着随从相向而来,便吩咐仆人截住蔺相如,要当面羞辱他。当看到蔺相如避开他匆匆而去,洋洋得意地跟身边的随从说,蔺相如这是害怕了!但是后来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一番话,让他羞愧难当。原来蔺相如说,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辅助赵王。如果我和廉颇将军因为这点小事闹不和,那损失的是我们赵国啊!听到这些话后,廉颇感到非常羞愧,于是他脱掉上衣,身背荆杖,徒步到蔺府请求蔺相如的谅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负荆请罪”。从此,蔺相如和廉颇重归于好,在两人的共同辅佐下,赵国内外安定,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英雄暮年

赵孝成王时,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地区,上党太守眼看韩军孤立无援,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韩之间的斗争就变为秦和赵围绕上党地区的争夺战。这时,赵国内部也正处于用人危机,名将赵奢去世,上卿蔺相如病危,廉颇独自承担起了保卫上党的责任。秦军在上党之地三年久攻不下,于是实行反间计,到处散布消息说其实秦军最怕的是赵括。偏听偏信的赵孝成王免去了廉颇的职务,改为赵括任将军。赵括到任后,把廉颇的战略部署悉数废除,导致长平之战秦军大败赵军,坑杀赵国精锐40万人,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之后廉颇的命运也几经起伏。

赵孝成王卒后,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赵悼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郭开,在郭开的屡次建议之下终于解除了廉颇的职位。廉颇愤然出走,到了魏国的大梁,随后又到了楚国。虽然人在他国,但是廉颇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不减。一次,赵王派人到魏国观察廉颇是否还能重新起用,在郭开的阴谋诡计之下,派去的人回复赵悼襄王说:“廉颇将军饭量非常大,但是吃饭过程中去了三次厕所。”意思就是廉颇已经年老,不堪重用。又过了几年,廉颇在楚国郁郁而终。十多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

廉颇晚年遭到国君的冷遇,但他以身许国、深明大义的精神却在后世得到传扬。唐德宗时,廉颇与历史上的其他63位名将被供奉于武成王庙内,世称武成王庙64将。宋徽宗时又将廉颇追尊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72将的行列。至今,以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将相和》,依然常演不衰。

(原载于2020年第1期《前进》杂志)

相关文章

楚霸王项羽的生平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

被罗贯中置之死地的吴国三大名将

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

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高宠,五大天下第一谁是真无敌?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

三国名声很好的四位降将,魏投蜀、蜀投魏各有两人,他们都是谁?

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