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诸多将领中,汤恩伯是极具争议的一个人。一方面他是抗日名将,铁血将领,在抗战时长期率部与日寇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另一方面,他在河南驻军时,却军纪松弛,为害一方,无节制地征收粮饷,不顾百姓疾苦。河南老百姓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汤”中的“汤”,就是指汤恩伯。当时百姓有句口头禅,叫“河南四荒,水旱蝗汤”,将他及其部队比作与祸害庄稼的蝗虫一样,可见汤恩伯在河南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有多差。
汤恩伯与蒋介石
除此之外,汤恩伯还有一个大污点,那就是他卖主求荣,出卖恩师兼义父陈仪,这件事一直备人受诟病。说实话,没有军事能力也好,碌碌无为也罢,贪污腐化吃空饷也可以理解,唯独不仁不义,出卖自己的恩人,这点最为人所不齿。因此,汤恩伯不仅在我军将领中的口碑不好,在国民党部队中的评价也极差。
由于汤恩伯的出卖,陈仪被抓捕,后在台湾被处决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曾任13军军长、20军团军团长、31集团军总司令。在抗战初期,汤恩伯亮点频频,指挥过数次对日血战,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比如长城会战中的南口阻击战,他率领13军坚守南口20天,给予日军精锐师团以重大打击。再如台儿庄战役,汤恩伯功不可没,作为本次会战中的唯一的一支机动精锐部队,汤率20军团蛰伏于台儿庄东北的抱犊崮山区,冷静地盯着战场态势,摩拳擦掌,静观形势变化,当台儿庄战役进入到最后关头,汤恩伯率7万精锐之师扑向台儿庄,向围攻台儿庄的日军濑谷支队侧背发起猛烈攻击,敌本已精疲力尽,呈现强弩之末,汤恩伯兵团生力军的加入,迅速改变台儿庄敌我力量之态势,日军腹背受敌,顿时溃败,被中国军队歼灭一万三千多人。台儿庄中国守军第二集团军第31师眼见援军杀至,顿时神情振奋,斗志昂扬,奋勇拼杀,中国军队内外夹攻,杀得日军丢盔卸甲,胆战心惊,残部沿枣台公路向临城、枣庄狼狈逃窜。
台儿庄大战中的国军将士
台儿庄大捷震惊中外,它使国人看到了日军不是不可战胜,坚定了抗战必胜的决心,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也令西方国家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客观地讲,汤恩伯的20军团在台儿庄大捷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战后,国民政府军委会论功行赏,西北军、川军、汤恩伯的第20军团中的有功将士,都获得了嘉奖。汤本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并升职为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先后参加武汉、随枣、枣宜会战,立下不朽战功。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1942年,汤恩伯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苏鲁豫皖边防总司令,隶属于第一战区,率部坚守于河南一线。但汤部驻守河南期间,军纪败坏,纵容士兵祸害百姓,所谓的中央军,变得像土匪一般。尤其是在1944年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中国称“豫湘桂”战役)中,汤恩伯所部一溃千里,丢城失地,几十万大军的“中原王”,竟然被穷途末路的日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要知道在1944年,也就是日本即将战败投降的前一年,日军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还能将国军打得溃败千里,丧失大片国土和上百座县城,也难怪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将汤恩伯撤职查办。
台儿庄战役中的国军重机枪手
然而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重新启用汤恩伯,任命他为第一兵团司令官,率部向山东解放区发动进攻。但在鲁南孟良崮战役中,华野抓住整编74师贪功冒进的战机,将其围歼于光秃秃的孟良崮上,拥有3万多将士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王牌精锐之师整编第74师,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等被击毙。整编74师就是抗战时期的“虎贲之师”,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在抗战中屡立奇功,打得日军心惊胆战,曾获得“飞虎旗”一面,其军长先后为俞济时、施中诚、王耀武、张灵甫。74师的覆灭,对蒋介石的打击很大,蒋气得命汤恩伯跪倒在地上,用拐杖将他打得头破血流,并再次将其撤职查办。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48年春,蒋介石再次启用汤恩伯,任命他为徐州绥靖署主任。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大厦将倾,大势已去。长江以北已经全部解放,蒋介石在一片声讨中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当年冬,蒋介石又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司令。
汤恩伯
也不知道蒋某人是怎么想的,像汤恩伯这样的败军之将,丧权辱国,丢城失地,却几番下台几番上台,简直就是一个不倒翁。也许,正如李宗仁所说的,蒋是用奴才不用人才!其实国军中也不乏能征惯战且正直、人品好的将领,如杜聿明、卫立煌、陈明仁、孙立人、傅作义、黄百韬等人,但能得到重要、被视为心腹、有所作为的寥寥无几!蒋纯粹就是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整天想着玩弄权谋,不是拉拢,封官许愿,就是拜把子,像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等人,都是蒋介石的把兄弟。国民党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口口声声所谓的“革命”,不是“革”封建王朝的命,而是想把国家变成他私人的江山!蒋介石从不提人民,打仗也不依靠人民,他从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从不关心人民的疾苦。他用人只看一条,对他忠不忠心。蒋介石这种思想理念,焉能不败呢!可笑的是,蒋直到临死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失败的,他在台湾搞的那么多的“检讨会”、“反思会”,都无关痛痒,没有戳到点子上,都是做做表面文章罢了。一句话,蒋某人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也许是他不想看到本质。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台儿庄战役中的日军坦克
汤恩伯果然“不负众望”,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上海、杭州相继解放,汤恩伯兵败如山倒,一路溃败。最终连福建厦门都守不住。而国军的另一位名将薛岳,也和汤恩伯一样,再也发挥不出抗战时期的灵感,重兵加军舰防守海南岛,却被解放军用木船渡了过去。汤恩伯的所谓“京沪杭警备司令”,如昙花一现,马上就凋零了。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国军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
参加南口阻击战的国军第十三军
汤恩伯就是典型,红军时期,他没有出彩的战绩,与红军交战,屡战屡败。解放战争时期与解放军交手,也是一败涂地。无奈蒋某人只看他的奴性,不看他的无能。
汤恩伯与杜月笙
汤恩伯败退到台湾后,受尽了白眼和冷遇。由于他历史上的污点,以及他出卖恩师陈仪,导致陈仪被蒋介石枪毙,所以招致众人的反对。国民党开大会检讨失败的原因时,大家都将矛头对准汤恩伯,其实,丢失南京上海杭州,也不能怪汤恩伯,大势已去,天意难违,根本就不是一个汤恩伯能扭转乾坤的,你就是换上李恩伯、王恩伯,国民党照样失败。但汤恩伯人缘不好,又卖主求荣,人品差,所以众人皆对他冷眼相待。蒋也是给了他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的虚头衔,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差事可做,也没有薪水可领。所以汤恩伯在台湾过得很艰难,曾经连基本生活都出现问题。
汤恩伯手稿
更悲催的是,汤想离开台湾,但蒋介石却严令禁止他离开。
汤恩伯全家照
到了1954年5月,汤恩伯胃病复发,病情较重,他再次申请去日本治疗。这次,蒋介石总算是开恩,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汤恩伯于6月初赴日本治疗胃病。但蹊跷的是,6月29日,汤恩伯在日本京都庆应义塾大学医院突然去世。至于死因,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被日本人所暗害,因为当年汤恩伯铁血抗日,曾歼灭大量日本兵,所以日本人怀恨在心,趁治疗之机下手,可谓堂而皇之,就像霍元甲去世一样,吃了日本医生开的药,病情反而加重,没多久就不行了。
1943年,汤恩伯会见美国《时代周刊》驻亚洲记者白修德
汤恩伯去世后,其遗体被接回台湾,蒋介石念其昔日的忠心,追赠他为陆军二级上将。1954年7月15日,其灵柩被送到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国民党昔日大佬何应钦、陈良、胡宗南、蒋经国为其送葬。1960年,汤恩伯的遗骸被迁移至台中五指山公墓安葬。
汤恩伯故居,现为武义县文保单位
一代颇有争议的国军战将,就此孤零零地安葬于台湾五指山公墓中。
汤恩伯第二任妻子王竞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