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唐久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凭借诗作《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而登上唐朝一流诗人之列。但也写出一些末流或水平不高的作品,遂有人怀疑其名不副实。
作为边塞诗人的王之涣,与岑参、王昌龄和高适并称唐四大边塞诗人,让后人崇拜不已。可见王之涣很有盛名,尤其善写边塞风光、情调之类诗作,其他类型作品可能不擅长,写的就不是很好,或质量不高。
我们举例其作品并分析一二,如下:
1《登鹳雀楼》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天评:壮阔!五绝中的佳品,无一字不稳,且精确、精炼十分。登鹳雀楼如怀壮慨,将天地万物揽于身前。
2《凉州词·其一》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天评:悲壮、悲凉!但凡到过边疆大漠的,无不为此诗折服。整首诗,构思精密,无懈可击,情境纵横,且无限悲凉、悲壮,意犹未尽。
3《凉州词·其二》作者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小天评:一般,有声势无深远意境。
4《送别》作者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小天评:老生常谈,且构思、意境平乏简单。
5《宴词》作者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小天评:去棹别离之情景,亦是老生常谈,无新意。
6《九日送别》作者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小天评:重阳节送别,诗意匮乏。
从以上举例的作品中看出,一、二两首确实绝佳,第三首就一般了,第四、五、六首显得平庸,可赏性不多。
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可能对于抒发爱情、别离之类的诗歌不是很成熟、很拿手,故而没有像其他边塞诗作那样恢宏壮观了。
还有一个,诗歌样本不足,王之涣不可能只创作六首诗歌的,或是因为一些原因而丢失了,可能还有其他较好质量的诗歌没有编撰或保传下来,实在遗憾。
不管怎样,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其一》两首诗篇确为惊人之作,可见功力不凡。凭此两首绝佳作品登上一流诗人之位,无可厚非!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