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柳宗元简介及代表作品(柳宗元:心有孤独千千万)

14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3 11:30:38    

文/郭玉琴

唐顺宗永贞元年,诗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途经一个江边,他站在白茫茫的一片江雪之上的小舟里,看到一个戴着蓑笠的渔翁拿着一根钓竿,全神贯注的在钓鱼,浑然忘记了天气的寒冷。他面对着此情此景,联想到自己正在失意的官场,想到天地之间这份孤独是独属于自己和一片一片雪花的,于是即兴吟诵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之作,算是柳宗元的代表作,胜在意境,如果仅从文字来看,似乎平淡如水。所有山上的飞鸟全都飞绝,所有的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上只剩下一叶孤舟,一个渔翁披蓑戴笠在独自垂钓,沉浸在自己演绎的物我两忘的世界里。这首诗的每一行开头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千万孤独的意思。一个人要怎样孤独才能发出一千万孤独的感慨?而孤独恰恰是人生的常态。

孤独就像是一轮上弦月,悬在历史的天空,照耀着诗人柳宗元的一生。诗人柳宗元出生在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名门望族,那年恰是大唐动乱之后的第十年。此时的柳家,已经家境败落。大约五六世以来,无为朝士者。少年时期的柳宗元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九岁那年,再逢战乱,柳氏一家,朝不保夕,饱尝战乱之苦。可到底是书香门第,母亲卢氏更是出身名门望族,年幼的柳宗元获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年仅四岁,他就能背诵母亲教的古赋。十二岁,他随父宦游江西,就能与文人谈诗论道,被纷纷称为神童。

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三年后,他被选为秘书省校书郎,春风得意,扶摇直上,同年,娶了京兆尹的女儿为妻,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市长千金,两人感情甚好,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柳宗元俨然人生赢家。可灾难却接踵而至,父亲和妻子相继离世,让柳宗元遭受沉重的打击。好在此时,仕途之路却特别顺畅。柳宗元三十一岁的那年,他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国务院重要部委的高级公务员。那时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事业蒸蒸日上,丧父丧妻的苦痛暂置一边,满腔抱负,施展在即。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却在政治上遭遇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打击。

805年,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朝廷上一批积极的儒生竭力割除弊政,发起一场革新,他们削权罢官,贬斥贪吏,整顿税收,可谓轰轰烈烈。可两千多年来的王朝史无数次证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有一个致命的弊病,热血有余,政治敏感不足。那一场所谓的革新,涉及面太宽了,满朝文武无不受其波及,大权在握的众人又岂肯罢休,不过六个月,顺宗被迫禅让,宦官们拥护的宪宗即位,为期180多天的革新之火就此被浇灭。相关人等,命运来了一个急转弯,入狱,流放躲之不及。柳宗元也未能幸免,公元805年秋天,三十二岁的柳宗元带着母亲和两个妹妹坐着马车,缓缓行驶在南下永州的官道上。10年前,他独自走进长安,以弱冠之岁,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

十年后,人到而立,光芒暗淡,落魄立场。马车的背影被夕阳无限拉长,直到长安的城门脚下。永州十年,孤臣泪尽。人到中年,事业崩塌,理想破灭,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但是更让柳宗元痛苦的是,因为他的戴罪之身,族人受到池鱼之殃,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朝,显然是无法轻易抹去的污点。面对亲人的抱怨和责难,他默默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幸而缓于死。罪恶益大,世无所容。”自言性又偏野,不能摧折的柳宗元,终于在走向中年的过程中,褪去了所有的锋芒。而在永州,等待他的却是更深的愁苦和孤独。柳宗元被当地人黑的厉害,一家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在一位僧人的救济下,寄住在龙兴寺里,生活艰苦而又水土不服,柳宗元的母亲未及半年便离开人世。 身迁万里,茕茕孑立,这对柳宗元是极其重大的打击,再加上残酷的政治迫害,被丑化为怪民,柳宗元一直处于悲愤,孤独,忧郁,痛苦之中。

柳宗元在另一首诗《入黄溪闻猿》里把自己比喻成孤臣,一个被遗忘的迁徙客,哀怨愁苦无处不能诉,哭不出也道不出,一片凄凉可想而知。这样的苦日子看上去没有尽头,柳宗元不能改变日子,他只好改变自己了。慢慢的,柳宗元的诗几乎看不见烟火了。“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浑身一股骚客怨气的柳宗元,终于写出陶渊明式的淡远清远。 可是他终究不是欧阳修,不是苏东坡,甚至也不是好友刘禹锡,没有那样的豁达,即便身处在山水之中,他放不下的依旧是自己。看见的也依旧是万古寂寞心。

永州十年漫长而艰辛,十年之后,朝廷终于想起了已经完成改造,洗心革面的柳宗元,一纸赦令召他马上回长安。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柳宗元好不容易回到长安,但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又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斗争,还未站稳脚跟,无端端又被打发到遥远的柳州。在长安呆了不到一个月,他又启程,路经衡阳时,他与同在谪迁路上的好友刘禹锡相逢,感慨万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吹泪千行便濯缨。”这种从满心希望坠入无边绝望的心理,蚯蚓般伏行于字里行间,看得人头皮发麻,欲语忘言。

唯一庆幸的是,此次赴任柳州,是做当地的一枚大官,当地官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排挤他。44岁的柳宗元在百越蛮夷之地,更觉孤独,和那些奋力钻营功名利禄的人不同,柳宗元更想实现的是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柳宗元在任期间,改变当地的杀牲畜祭祀的陋习,有病就求医问药,引导百姓开凿井水,兴办教育,广种柑橘和柳树,仅四年时间,使柳州面貌大为改观,更对柳州后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扎下了深厚根基,可谓政绩卓著,功不可没。

当时,曾经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已经离散,柳宗元又不屑与身边的人为伍,可是他身后终究还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去维系生活。尤其是续弦之后,还育有二子二女。人到中年,一边渴望着高山流水,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柴米盐油。他不得已,却又不得不为之。有些人不想结交,却不得不结交,有些事不想去做,却不得不勉力而为。中年的柳宗元,更能看清生活的本质,一个人的孤独可以是一种选择,而一群人的孤独,就是中年人最大的无奈。未待回京,阖然长逝。

819年,47岁的柳宗元病逝柳州,可怜一代才子谢幕前,写书信一封,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好友刘禹锡照顾,而好友刘禹锡也没有辜负知己的重托,将柳宗元的儿子视如己出抚养,直到高中进士,金榜题名,完成任务。 人生纵然有万千姿态,唯中年得千万孤独。诗人柳宗元的孤独,尤其深不见底。

【作者简介】郭玉琴,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后女作家。以创作文学评论为主,兼涉散文,中短篇小说。已在《长篇小说选刊》《中国女性文学》《名著欣赏》《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湖海杂志》《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民族报》《连云港文学》《散文百家》《石油文学》《短篇小说》《羊城晚报》《爱人杂志》《百家湖》《宿豫文艺》《梦阳杂志》《太湖》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获奖多次。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文章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影响力最大?因信陵君窃符救赵吗

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

中国历史人物之—— 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