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名家,但他在长篇小说上也颇有造诣。
他的长篇处女作《一生》,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是茅盾推荐必读的37本世界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说:
“莫泊桑之所以天才,是因为他写作不是按自己所希望,而是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因而更能指引人们看到真相。”
这一点在《一生》中体现尤为明显。
《一生》讲述了纯真少女雅娜一心追求幸福,结果却遭逢丈夫背叛、双亲离世、独自离家的悲剧人生。
雅娜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但悲剧背后的原因更引人深思。
心理学家墨菲说:“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预言家。”
看懂了莫泊桑的《一生》,才发现原来每个人的结局,都藏在自己的认知里。
雅娜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坐拥31座田庄,无须费力钻营,每年保底2万法郎进账。
没有一丝阴霾的生活,造就了她天真烂漫的性格,也使得她对事物的认知非常单纯。
她对“凤凰男”于连一见钟情,因为对方仪表堂堂,风趣健谈,目若秋水。
仅仅3个月,两人就走完相知、相恋及成婚的全过程。
雅娜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爱情,殊不知一切不过是于连的圈套。
蜜月刚一结束,于连本面目就暴露无遗,他不仅霸占妻子的家产,对众人苛刻无度,还接连出轨。
起初看时,觉得雅娜太不走运,因错信一人毁一生,或许换个人相爱,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但仔细斟酌后,才发现假设并不成立,她的苦果与自身认知密切相关。
在修道院封闭学习6年,她一心向往外面世界,她以为修道院之外处处明媚,殊不知花花世界之下危机四伏。
父亲告诉她卖掉一座田庄,才够为她翻新住地。
她只顾关心修缮得美不美,却看不到家中生意的经营不善。
出席某盛典期间,于连忽然对她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把这当作我们的订婚仪式。”
她满心沉浸于被求婚的喜悦,压根没意识到这背后的轻慢与敷衍。
她习惯凡事都往好处想,殊不知阳光之下,必有阴影相伴,单纯乐观并没有错,但往往无法正确指导生活。
不懂人间险恶,不知人心叵测,吃亏乃是必然。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缺乏洞察轻率行事,注定要为莽撞买单。
判断力不足,必然导致决策失误,低层次认知,是悲哀人生的始作俑者。
大雪夜里,雅娜冻得实在无法入眠。
此时,她迫切渴望于连的抚慰,走到丈夫卧室,却看到令她不耻一幕:
昏暗炉火光里,她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并排枕着同一个枕头。
两人相互依偎,正睡得香甜。
那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情同手足的使女罗莎莉。
两位至亲联合背叛的冲击,让她痛彻心扉。
她跑到悬崖边,打算一了百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雅娜突然想起父母,这才放弃轻生。
经此一遭,她决心与于连划清界限,但医生的诊断却给她当头一棒,因为她怀孕了。
神甫说:
“孩子是上帝补偿的幸福,是夫妻间新的纽带,是丈夫以后忠诚的保证。”
她听信了神甫的话,将孩子视为新的幸福所在。
此后,她一心围着孩子转,并竭力满足孩子所有需求,可她儿子长大后,却染上许多恶习,甚至与娼妓一起离家出走。
除了写信要钱外,其他时间儿子对她不闻不问。
但她却认为儿子给自己写信,这证明自己并没被抛弃。
与儿子保持联系相比,给钱帮忙收拾烂摊子算不了什么。
正是雅娜的纵容,使得儿子堂而皇之将她的家产掏空。
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认知。”
雅娜本有机会及时止损,却因轻信花言巧语,一再受人摆布。
无论是神甫伪善的劝和说辞,还是儿子虚假的孺慕之情,她都照单全收。
即便人到中年,她依旧如年少时一般,保持着近乎盲目的乐观。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一个人的认知,如果永远停留在原地,不往高处提升,那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悲剧只会不断重演。
雅娜父亲在处理汇款中途猝死,丽松姨妈随后因病情加重去世。
送走身边仅剩的两位长辈后,孑然一身的雅娜万念俱灰,不由再次萌生死意。
所幸使女罗莎莉重新出现,为她带来了转机。
罗莎莉想借机偿还恩情、弥补过错,因此自荐分文不取重任使女一职,仅仅两周,雅娜就在罗莎莉的帮助下厘清乱账,并偿还了所有债务。
但还完债后,剩下的钱只够勉强度日。
起初她对此并不在意,照旧觉得得过且过即可。
罗莎莉一针见血戳破她的侥幸:“若不积极做出改变,不久后您将彻底一无所有。”
雅娜心知此言不虚,于是同意卖掉大田庄换个小宅院,以此争取每年多出一笔存款。
她还鼓起勇气写信给儿子,郑重声明以后不会再给钱。
她甚至独自前往巴黎,首次主动探望儿子,决心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情况。
尽管最终未能顺利找到对方,但她至少不再画地为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在不久后,竟主动归家。
没有了雅娜的金钱支持,他在外实在混不下去,只能重回老母亲身边。
这出峰回路转,让雅娜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她不再埋怨命运不公。
作家张涔汐说:
“我们的认知是一把无形的尺子,它丈量着你对外界判断的结果。”
人如果认为福祸早有天定,把一切都甩锅给命运,那遇事就容易妥协。
一旦转变思维,明白怎样把握命运,比命运是怎样更加重要,就会懂得抗争。
纵观雅娜一生,她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她幼时,被父母送进修道院,与世隔绝被养得过分天真。
她少时,还没充分享受繁华,就遇人不淑落入别有用心的算计。
她中年时,被不肖儿子玩弄于鼓掌,累得未老先衰、家破人亡。
但幸运的是,雅娜重遇罗莎莉,通过对方的帮助走出困境,并改变了认知。
诚如莫泊桑在小说写的:
“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顺逆境。
区别在于,是有惊无险的度过,还是狠狠栽了跟头。
认知高度决定幸福程度,如何提升认知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遇事不能只看表象,多花心思探索事情的本质。
做决策不可莽撞,多揣测选择背后的结果。
保持高度敏感,历事炼心,借境修心,人生将越来越好。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郑鼎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