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葛朗台,这位欧洲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现今已成为吝啬的代名词,他对于金钱的偏爱,可谓极致。
空守着索漠城人想象不到的财富,却住着年久不修破败的宅子。看见金币时,他的两眼会泛出金色的光。
讲起理财的本领……他是只老虎,是只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个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广泛流传以及人们对它高度的评价,足以显示了巴尔扎克对于人物的塑造功力:经典、传神。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语言绘制的天地,来了解小说中一个天真、善良的富家独生女的人生与爱情轨迹。
01
欧也妮的原生家庭
在清冷、老旧又极具历史年代感的索漠城里,最有名望的当然要数葛朗台一家了。
在古色古香的街上,街的高头都是古城里的老宅子,走到一处黑魆魆的凹进去的地方,就是葛朗台的府上了。
老葛朗台年轻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箍桶匠,但他能写会算,靠着社会时机投机倒把,赚了一些资本。
在四十岁时娶了一个木板商的女儿,便利用手上的现金和陪嫁,买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一些田地,置下了家业。
在1806年,欧也妮快十岁的时候,葛朗台接连继承了三笔丰厚的遗产,还得到了贵族头衔。从此声名大起,成为一洲里纳税最多的人物。
我想,对于投资与守财,葛朗台的“格局”是远远高于高老头的。他绝不会把财产轻易地示予他人,哪怕是让别人看上一眼。更别说像高老头那样把大把的钱花在女儿身上。
他总是能精算好时机与利益点,然后狠狠地赚上一笔,偷偷地运回府上的密室里,再伺机投资,这不得不让索漠城的人佩服。
就如同“因为你成功了,所以你是成功的”,他因而受到了索漠城人的敬仰。
母亲是父亲的附庸,是虔诚的基督徒;她怯懦、胆小,唯依仗主的庇护;她活在世上唯一担心的是她的女儿欧也妮。
母女俩常年劳作,家里人的内衣、被服都归她们负责。从4月到11月,她们手里永远拿着针线活。
从11月1月起,家里才被允许生火取暖,来年3月1日就得熄掉,不管春寒与早秋的凉意有多甚。
葛朗台先生从来不买肉,不买面包。每个星期那些佃户们会给他送来一份足够份量的食物,用来抵租。
多年来,欧也妮和女仆拿侬用的蜡烛,每次都是由葛朗台亲自分发,正如每天早上定量分发面包和食物一样。
拿侬是家里唯一的女仆,健壮、能干,她是老箍桶匠慧眼从市场上挑来的。
别人只会被她的相貌吓倒,而葛朗台看到的是既得利益及未来能够榨取的预见利益。
在生意场上,他可以装口吃、耳聋……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最终目的。
在拿侬给他们家工作了20年时,葛朗台发狠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拿侬唯一得到手的礼物。
而欧也妮是一位单纯、善良,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姑娘,作为葛朗台唯一的女儿,在每年生日的时候,她都会收到一枚金币。
02
欧也妮初遇爱情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欧也妮小姐的23岁生日。傍晚时分,拿侬才第一次生起了火。
这对于想娶欧也妮的克罗旭和台•格拉桑两家人来说,是记得再清楚不过的日子了,他们会抢先在晚饭后来到府上给欧也妮小姐拜寿。
顺便比试一下,看谁会表现得更亲近些。
葛朗台会在女儿生日的这天清晨,闯入女儿的床边,郑重其事地把一枚稀罕、贵重的金币交给她,这是他持续了13年的老规矩。
他喜欢听金币间相互碰撞的声音,看着它发出的像太阳般的光芒,他的整个人立刻精神起来,眼睛里也因此闪出激动的光……
他看着女儿慢慢积攒起的这些财富,不过是把他的钱换一个地方放着罢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欧也妮的吝啬。
他会不时盘问一下她财产的数目,并适宜的加上一句“这是你陪嫁的压箱钱呀。”
葛朗台太太则是根据季节需要送给女儿一件自己做的漂亮衣衫。
这位母亲的皮肤黄黄的像木瓜一样,常年穿着一件淡色绿绸衫,戴一条棉质白围巾,永远一条黑纱围身,一年中也难得出一次门,虽然她的陪嫁和继承的遗产给葛朗台带来几十万的法郎,但她始终诚惶诚恐地过着寄人篱下般的日子。
她自己从来不知道要一点儿什么。
晩饭后,克罗旭一家最先到来。克罗旭的侄子,新晋初级裁判所所长,献上一大束索漠城少有的鲜花。这位像一颗生了锈的大铁钉的所长,自认为这就是追求女人的方式。
随后到来的台•格拉桑一家人,格拉桑太太让阿道夫献上的是一个所有零件都镀了金的、做工精巧的针线匣子。对此欧也妮很喜欢,甚至有点儿惊喜。
因为是欧也妮的生日,葛朗台老爹为了显示他的慷慨点上了第二支蜡烛……
正当葛朗台太太在陪客人们玩一种摸彩的游戏时,府上的大门重重地被锤子扣响。大家都纷纷停下来,猜测这位不速之客是谁时,查理•葛郎台风度翩翩地步入大家的视线,他是欧也妮的堂兄弟。
葛朗台的弟弟因债务危机,面临破产的羞辱而退缩自杀,临死前让儿子查理带着一封他写给30年未曾见面哥哥的信来到索漠城。
查理在巴黎一直过着悠闲的贵族生活,生性潇洒、英俊大方,穿着华丽带着时髦行头的堂兄弟立刻驻进了欧也妮的心中。
查理•葛朗台在被伯父告知,自己的父亲自杀,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后痛哭流涕。
欧也妮知道后一有空就跑去安慰、照顾,并把自己这些年所有的积蓄都送给了堂兄弟。
22岁的堂兄弟也以家传的一个金制的梳妆匣回赠。两个人就这样,在墙垣破旧的小花园的凳子上许下爱情的誓言,在甬道里偷偷亲吻,私定了终身。
03
经不起时间流逝的爱情
《八月未央》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一朵一朵的花,如果没有爱情,盛开和枯萎会是如此寂寞。”
欧也妮的爱情之花盛开了,却又是如此的短暂。查理很快离开了索漠城到印度做生意去了。后来果真赚了银子,发了财,但他的思想也变了。
他没有浪费葛朗台家族的吝啬血统,变得狠心、刻薄而贪婪,流连在另外的温柔乡,在欧也妮苦苦等待他七年的时间里,他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始终让她活在渺茫的希望里……
而基督徒的信念是挚真执着的,随着母亲的去世,老葛朗台的老去,欧也妮在父亲专制的侵蚀与调教下,有了老葛朗台的影子一一老成、吝啬……不露声色地控制场面。
但不同的是,她也继承了母亲慈爱的一面,保有善良。
在老葛朗台去世后,她给拿侬一千二百法郎终身年金,让拿侬嫁给了自家看守田地产业的安东纳•高诺阿莱。
他们和另外两名仆人成了葛朗台小姐最忠心的仆役,继续着老葛台生前管理田产的办法章程行事。
她赞助教会,捐建教会学校,帮助穷苦的人。而她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如老葛朗台在世时一样,非到父亲规定生火的日子,绝不生火。
在得知变心的堂兄弟遭遇结婚阻力时,她经过一番思考和克罗旭所长结了婚,并让丈夫出面去巴黎帮查理还清欠款保住了他贵族头衔。
30岁,她把自己卷进了没有意义的婚姻关系里,她放弃了重生的机会,为所谓的“爱情”消磨殆尽仅有的生命热情,在那座清冷、静寂和有局限感的老宅子里过着朽木般的生活。
04
结语
在辉宏的《人间喜剧》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满意的画幅之一。他用冷静、讽刺又有趣的笔描绘了法国那个时代的风俗画卷。
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来考虑,或许穷人的吝啬可以被理解,而葛朗台的吝啬已经衍化成思想上的贫穷,把持有钱财作为唯一的追求与心理寄托,使人生与金钱双重的失去了重要的价值。
做为富豪女儿的欧也妮,金钱并没有给她带来便利和快乐,却被父亲以偏执的信念侵蚀,封闭了她借住身体内核认知天地万物的来源启示,最终无声的枯萎。
这种极致的心理索求或在世间仍以某一种方式上演,它可以是感情、权益,当然金钱自有着它不可抵挡的一面魅力。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