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沈石溪简介及作品简介(沈石溪:用文字为孩子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动物世界)

20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6 13:36:16    

【文艺人物志】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象、狮、狼、豺、狐、狗、猪、骆驼、天鹅、鹰……在他的笔下,各种动物都有性格、有故事、有灵魂。40多年来,他创作了600多万字的动物小说,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有人觉得他描写的动物世界像人类社会,到处充满了竞争,有时候甚至十分残酷,而他只是希望用不甜美但真实的动物小说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沈石溪近照光明图片

象、狮、狼、豺、狐、狗、猪、蟒蛇、骆驼、天鹅、鹰、雕……有人计算过,“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过70多种动物,但基本都是陆地上的动物,海洋动物从未写过。不过,这一缺憾现在补上了。日前出版的《海豚之歌》写的是宽吻海豚,这是沈石溪的首部海洋题材长篇动物小说。

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象群迁徙的时候》至今,沈石溪已写了40多年动物小说。为什么今天才“下海”?沈石溪解释,一是因为他虽然出生在上海,但上海城区距离海边还有几十公里,而长江入海口是黄色的,既没有大海的颜色,也没有大海的气势,所以他对海洋并不熟悉;二是1969年他就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一待几十年,所以写的大都是云南的动物。

没写过海洋动物,沈石溪自认是一种缺憾。加上写了几十年,人们熟悉的动物都写过了,再写难免有“炒冷饭”之嫌。要想突破,有两个方向:一是远古动物,二是海洋动物。前者他写了侏罗纪的“五彩龙鸟”,后者就是这一次的宽吻海豚。

写海洋动物,沈石溪觉得难在不熟悉。于是,《海豚之歌》从构思到完成,花了近5年时间。其间,他曾到大连、威海、青岛、深圳、珠海、宁波、舟山等地采风。跟渔民聊天时,沈石溪总会听到类似的故事:原来条件差,小渔船是木头做的,出海捕鱼遇到暴风雨,船会倾覆甚至解体。如果遇到宽吻海豚,它们会“出手”救人,用自己的背把渔民顶出海面,送到岸边……渔民也关爱着海豚,遇到海豚在沙滩上搁浅,会主动将其送回大海。沈石溪说,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第一次写海洋动物选择了海豚。

《海豚之歌》中的三个故事,有两个结局都不圆满。有人批评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太残酷,不适合孩子阅读。沈石溪说:“动物小说不是童话。童话是香软的、甜美的,最后都是大团圆结局,适合低龄孩子阅读。而我的动物小说一般是中高年级的孩子阅读,他们应该有限度地接触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

什么是真实的生活?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就是天天竞争,生命时刻处在危险当中。沈石溪说:“野生动物世界天天都在上演悲剧,动物小说也就免不了写悲剧。文学要忠于生活,写动物小说怎能避开丛林法则?”

当然,因为读者是青少年,沈石溪也会有所节制。美好与残酷、生活与小说的“度”在哪里?沈石溪觉得,在于“美好的东西、生命的力量,不会随着个体被消灭而烟消云散,它会变成一种精神上的基因,代代传承”。就像《海豚之歌》中的“半脸海豚”,因为受到核辐射而容貌毁损,但它的善良与对美的向往,在这个族群中传承下来,它的后代也因此得到善待;“勇者海豚”虽然最后死于非命,但它为族群开拓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把爱冒险的性格转化为勇于开拓的精神。“虽然悲剧不断上演,但生命总体来说是向上的、顽强的、一代胜过一代的,这是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沈石溪说。

沈石溪养过很多动物,但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一条名叫“阿福”的狗。2004年,沈石溪举家从昆明迁回上海,养了7年的阿福被留在昆明,托付给好友收养。3个多月后,朋友突然来电,说阿福丢了。沈石溪很着急,请朋友帮忙寻找。又过了十来天,朋友深夜打来电话,说路过沈石溪之前在昆明的房子,看到一条狗在门口蹲着,“过去一看,就是你们家阿福”,但它一看有人,扭头跑掉了。

接完电话,沈石溪当即决定,第二天就飞到昆明,一定要把阿福带回来。到昆明后,沈石溪就住在原来房子边上的一个小旅馆,白天睡觉,晚上等阿福。守了整整7天,但阿福一直没有出现。沈石溪只能抱着遗憾回到上海,再也没有接到关于阿福的任何消息。“从此,一想起阿福,我总是心怀愧疚。”沈石溪说。因为阿福,去年,他和几个作者一起写了“流浪狗奥利奥”系列。

在一些外国动物小说中,动物大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人类是丑陋的,或者说在动物面前是有原罪的。但沈石溪认为,动物小说所表达的哲理,可以更多样、更丰富,比如动物的母爱、挣扎求生的智慧等。“一些作家希望比较精细地表达人类观察到的动物的真实情况。但我觉得,动物小说的优势不在于谁更真实,而在于呈现动物的某种行为对人类的震撼力。如果仅仅为了呈现动物的真实情况,完全可以去拍纪录片。”沈石溪说。

有人觉得沈石溪描写的动物世界像人类社会。“我承认笔下的动物有人的思维心理。”沈石溪反问,“你怎么知道动物没有这样的思维心理?”

接下来,沈石溪计划写一个关于远古生物的故事:远古海洋中有很多巨型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因体型小,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只能向大陆进发。成功登陆后,它们一度过得非常幸福,但后来陆地上出现了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了生存,它们只能重回大海……

“故事讲的是生命的循环。每一次生命的循环似乎是回到了原点,其实是进化到更高层次的生命状态。”沈石溪说,“我今年70岁,还能继续写几年,希望接下来自己在文学上能有所突破,起码不是原地踏步。”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30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邹忌:我不但讽齐王纳谏,还赶跑了田忌和孙膑

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

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骆宾王也同样。但遗憾的是,科举不第,加上仕途艰难,尤其是遭人密谋设陷,骆宾王只能以“戴罪”之身,另辟蹊径,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自孩提起,骆宾王不仅学文,也练武,因而具有出将入相的潜质,再加之“书剑传家”是骆氏家族的传统

2025-09-02 00:49:52

盛唐备受忽视的诗人,王翰这十首诗,豪放不羁,感情奔放,真经典

他是盛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因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让其名字入围我国文学史殿堂,他便是盛唐诗人王翰。他为人个性鲜明,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仕途极为不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造就其诗歌华丽,感情奔放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诗人王翰的十首诗作,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性格与豪迈之气,相

2025-09-01 04:10:53

申不害:改革之路,道家本源!

申不害在韩国做了十几年的相国,主持改革实行宪法,使韩国用十五年时间变得强盛起来。申不害是战国时期一位颇有名望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京(今河南荥阳人),出身低贱,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在韩国为相时期,韩国的国力已经在诸侯中属于劣势了

2025-09-01 01:47:10

被遗忘的战国英雄,挫败楚国、攻陷函谷关、让秦国割地求和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然而战国的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怎么会只有这四位名将呢?其实,在战国中期还有一位默默无闻但值得称道的名将,他击败楚国,打败秦国,甚至还攻破了函谷关,打得秦国被迫割地求和,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就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战

2025-08-31 05:59: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