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季羡林的简介资料(季羡林一生多病痛,却长寿活到98岁,全靠“三不”养生术)

25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9 19:12:27    

那些想要追求长生或者长寿的人,一生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们会勤加锻炼,他们会均衡饮食,他们还会吃很多很多的保健品。但是这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放,往往过度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会整天疑心病特别重,怀疑自己的身体哪儿出了毛病,长此以往,情绪低落,反而对身体健康有损。

而另外一些人无牵无挂,没有特别的在意,反而可以长寿,季羡林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作为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学大家,季羡林老先生的生活却是自由的,在别人为了写文章写稿子而兢兢业业的时候,他却能够随心所欲,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去选择写或者不写。

正是因为这种自由而本真的态度,他的情绪才总是最松弛的。他这一生有很多病痛,但是却长寿,活到了98岁,要问起他的养生秘诀,他会告诉你,他有三不。这所谓的“三不”养生术,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接着往下看。

不乱吃食,不说闲话

有记者上门询问季羡林老先生保养和长寿的秘诀时,他告诉大家,他确确实实有个秘诀,这秘诀就是“三不”养生术。

第一个“不”字,就是不挑食。在日常的饮食习惯当中,他总是保持着均衡的营养,每顿饭都要有粗粮,有蛋白质,有菜,有肉,而且他每天都还要吃水果。这些东西基本上保证了身体的营养摄入,而且并不会过分昂贵,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重的负担。

有一次季羡林先生出门开讲座的时候,主办方为了表示对这位大文豪的重视,在中午的时候特意定了一桌菜,堪称是山珍海味。正常人看到这样一桌菜肯定都会食指大动,但是季羡林先生看到之后,却让主办方给他单独安排一小桌,有粥有菜就可以了。

他这么做并不是在耍大牌,他也给出了解释,这样高热量的食物是他已经年老的身体所不能承受的,所以为了保持均衡的营养,他可以吃粗茶淡饭,只要身体舒服就好。

在嘴巴上下功夫,除了不挑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不乱说话。不管是对自己的家里人还是对外人,季羡林先生在说话的时候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过分干涉,不妄加揣测,不乱下定论。

他在晚年时,每天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生活琐事,而不会去过分操心别人家的闲事。在不多管闲事的时候,生活中真的可以少很多麻烦。还有一点他也特别强调了,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了孩子的事情过多操心。

其实现在中国社会上有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明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义务,但还是忍不住为孩子的生活挂心。他们没有时间和心力去关注自己,所以身体就会给他们敲响警钟。如果一个人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的话,那么身体也会回馈以同样的健康。

自由随心,不设限制

在谈到自己的第三个“不”字的时候,先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不锻炼。记者听到这就很疑惑了,锻炼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不锻炼怎么会跟身体健康与长寿扯上关系呢?

其实这里说的不锻炼,并不是真正的不去户外舒展身心。锻炼有的时候是人强加给自己的要求,比如说我这一周至少要去跑三回步,如果说没有去跑或者缺了一次的话,心态上就会背负枷锁,这种情况反而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而季羡林先生的锻炼,则是真正从心出发的。他在某一个下雨天想要窝在家里喝着热茶听雨声,那就按照心中所想,这么做就是了,没有必要强迫自己非得出去走99步。而他在某一阳光晴朗的午后,想要去逛逛公园,那也按照心中所想去出门就行。只有自己想要去锻炼,这样的锻炼才是有意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收获愉悦的身心。

这种随心自由的态度,不仅仅体现在他对锻炼的这个事情上,体现在他对自己晚年工作的态度上。因为季羡林先生名声在外,所以退休之后还是有很多出版社和报社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一篇佳作。

如果说题材真的很感兴趣,季羡林自己想要写,那他就提笔去写。除此之外,他没有必要为了名利再去强求自己。所以当出版社和报社给他某一个交稿日期的时候,他往往会选择拒绝。人到晚年,舒服的生活更重要,没有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正是因为时刻懂得放松自己,所以季羡林才能够以最舒适的态度生活,也才能享受生命的喜悦。

早年病痛,却能长寿

能够活到98岁的季羡林,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在他的亲朋好友的想象当中,他并不会成为一个长寿的人。这是因为从小到大,季羡林都被疾病缠身,他那一身的老毛病几乎没有得到完全的治愈过。

小时候他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当中,营养不良,所以身体素质特别低。有时候生了病也没有钱去医院拿药看病,只能自己硬生生扛过去,所以身上也落下了不少病根儿。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后来这些病却成为了他的困扰。

还有他长大之后,整天忙着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注意饮食,也不注意休息,身体状况自然就更弱了。因此季羡林给别人的感觉就是整天病怏怏的,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人居然能活到98岁。

结语

人人都想追求长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长寿。固执的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那么从今天开始,丢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早睡早起,以更加松弛的姿态去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相关文章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大唐天可汗 ——李世民

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