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残酷无情的,有的人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却声名鹊起。
王小波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文风犀利,以理性幽默闻名,早些年间,他的作品《黄金时代》被当作“色情图书”,在无数次的修改和编辑的帮助下,才得以过审。
首次出版,印刷不过6000册,购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他亲自带着自己的书在街头叫卖,遇到感兴趣的人,甚至会直接白送,只求能够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
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王小波辛辛苦苦写出的作品成绩惨淡,只好依靠给报刊写杂文赚取零用,生活过得无比艰辛。
45岁那年,他英年早逝,葬礼上连一个同行也没有出现,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
王小波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知名学者,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独特思想的人是危险的,他的父母被划分为“阶级异己分子”,王小波的名字就来源于这次事件,意为“在小风波里出生的孩子”。
从小,王小波的父母就对他说,要学文科,不要学理科,年少早熟王小波也深以为然,但他写作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写下一篇作文,却被选为优秀范文,在学校的广播里播放,这让他感到非常骄傲,心中坚定学理科的想法也有了些松动。
16岁那年,他下乡参与劳动,闲暇时间,他开始尝试创作,每当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便会翻开随身携带的那本《变形记》,他非常喜欢卡夫卡这部小说,还曾以它为名创造过短篇小说。
可惜的是,下乡生活无聊,许多同队的年轻人向他借过这本书,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最后不知道到了谁的手里,再也没还回来过。
劳动结束后,他去民办学校当了教师,没过多久,他又选择了辞职,去北京当工人,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转换为小说情节,写出了一篇受到无数朋友认可的小说《绿毛水怪》。
这篇小说在文化圈小范围的传播着,恰好传到了李银河手里,她是报刊编辑,工作稳定,是个非常出色且优秀的人。
自然,对于文学作品她也别有一番见解,看到这篇文章后,她被深深打动了,不但意识到它的独特性和内涵,还对写出这篇文章的人也有了一些兴趣,在朋友的安排量来,两人见面了。
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是非常残酷的,在看到王小波的第一眼,李银河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便被熄灭。
她没想到的是,王小波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个子很高,但人瘦得像竹竿一样,长得歪瓜裂枣不说,看起来还有些凶相。
但王小波却截然相反,他觉得李银河非常特别,对其一见钟情,两人没聊几句,他便问道:“你谈男朋友了吗?”
李银河被他的突如其来吓了一跳,却还是老老实实的说了没有,王小波紧跟着说道:“你觉得我怎么样?”
突如其来的告白,让李银河有些不知所措,但她还是认真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并决定再也不见这位奇怪的作家,没想到的是,王小波并没有气馁,他对李银河展开了热烈地追求。
不但常以交流文学为借口找李银河聊天,还给对方寄去了一封又一封肉麻的信,这些信的开头非常统一,都是“你好哇,李银河”,信中,他的感情热烈且真诚,甚至别出心裁的写在了五线谱上。
作家浪漫起来,实在是无人能敌,李银河被打动了,在回信中,她写下了自己的转变,两人开始互相倾诉思念,探讨人生,随着交流的深入,越来越觉得彼此非常契合,在一次见面中,确定了情侣关系。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王小波重新开始读书,依旧学了理科,与李银河相识的第三年后,两人一同走进婚姻的殿堂。
因为学校规定学生不能结婚,他们没有拍结婚照、也没有举办婚礼,只是请了亲朋好友摆了两桌席,便算完婚。
2004年,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信件被整理出来,编撰成图书,这是始于1977年的爱情,书名叫做《爱你就像爱生命》。
结婚前,王小波便和李银河约定,两人不要孩子,对他们来说,生活已经足够有趣,不需要孩子填补空隙和加强彼此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王小波和李银河去到美国留学,趁着学校的假期,两人租了一辆车,去世界各地旅行,虽然没有什么钱,但也过得快乐潇洒。
在国外拼搏的这段时间,李银河始终是王小波最虔诚的读者,她劝王小波当全职作家,打工赚钱的活自己一个人全包。
而王小波也没有辜负李银河的信任,写下《黄金时代》的初稿,回国后,他又写出接连不断地写出数篇作品,遗憾的是,这些费尽心血写出的文章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1996年,李银河因事出国,在家中,夫妻二人相互告别,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分别,便是一生。
半年后,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邻居突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几声惨叫,但他们并没有在意,而是翻了个身继续睡觉,第二天下午,邻居敲门无人应答,于是选择人报警叫来警察。
门打开后,王小波蜷缩在地板上,早已没有了呼吸,一旁的墙上布满指痕和齿印,还有头部撞击留下的血迹。
尸检结果中,死因为严重的“心脏病”,根据墙上的痕迹,人们推测他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折磨和挣扎,他试图自救,却无济于事,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他的葬礼上,除了亲朋便是好友,竟没有一个同行。
2001年,也是王小波去世后的第四年,人们发现了这个宝藏作家,他的作品卖出20万册,《时代三部曲》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人们从黑色的印刷字上,寻找他存在过的证明……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