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羽山到磨山,蟊贼万万千”。羽山和磨山都是山东省临沭县和江苏省东海县的界山。由于位置偏远,管理力量薄弱,自古土匪出没较多。土匪头子赵连峰便是二、三十年代肆虐于鲁南、苏北一带较大的一股。他生于1896年,卒于1940年,是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后新庄人。
他勇武好胜,为人凶狠奸诈,不务正业,时常出入赌场,被赌友称为“杠头”;后因赌场失意,欠了巨债,乃铤而走险,混迹社会。经本村土匪赵夫青引荐到沂河西灌庄外号“老砍把”的谢兰桂匪股中,当了土匪。
赵连峰为匪后,肆无忌惮,心狠手辣,但他又笑里藏刀,能看风使船,善用两面手法。他深知,要想出人头地,光在别人手下不行。因此,虽身在“老砍把”处吃饷,却口是心非,心怀歧路。他利用赌博和抢劫分赃得来的钱物,拼命拉人搞枪,扩充自己的力量。经过一番努力,有了点势力,便逐渐脱离了谢兰桂,另立山头,组成了以自己为首的另一股土匪。
这期间,他凶残地枪杀了和自己有仇的族叔赵一江和赵一方,并和陈士昌、孙家俊、杨洪升、丁大祥等小土匪头子结拜为把兄弟。他们白日里纵马试枪,到夜间做些无本的勾当。当时的官府,有的不愿捅马蜂窝,有的与之勾结,沾些自家心里明白的便宜。因而时间不长,这几股土匪便羽翼渐丰,并在马陵山插上大旗,公开招兵买马,网罗社会“渣滓”,称霸一方。还在翁屯自设集市,乱收税金。一时间鲁南一带地方,民间双王法,百姓两重天,其苦万状。
赵连峰除了明目张胆地在马陵山以西的班庄、翁屯、邵湖、夹埠等地活动外,暗地里又到沂河以西抢劫、绑票,行动诡秘,手法残忍,1928年的春天,他一手制造了震惊鲁南的抢劫三井村洋学堂(因该校是新式教学,故称洋学堂)事件。这年的春耕时节,赵伙同陈士昌、杨洪升率匪徒突然包围了三井村,将学校的22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军、政界及富家子弟)绑架。他们原想通过“绑票”,敲诈部分钱财。但这些学生的家长自恃树大根深,有钱有势,所以不买赵匪等人的账。并呈请政府,派出部队剿灭赵连峰。此时已闻讯的赵匪将学生带至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准备以逸待劳,和官兵捉迷藏。在短短的十多天里,中央军和赵连峰等匪众交火十余次,但赵倚仗地形熟悉,终于走脱。
几经交锋,赵匪认为事已至此,干脆破釜沉舟顽抗到底。他们商定将学生分开,各领各的人马,分头行动,以缩小目标,借此分散中央军的兵力。于是,陈杨二匪各分了七个学生,赵匪分八个学生。最后因中央军追捕甚紧,陈匪和杨匪将分的十四个学生,分别在石碑薛千德的炮楼上和在李庄西沂河沙滩上枪杀、活埋。赵连峰分的学生,开始放在岭南头,因被中央军围住,即将学生反剪双手,用铁丝扎紧,放在空地瓜窖里,又怕学生喊叫暴露目标,便残无人道的将学生的舌头割去,八个学生都成了血人。赵匪见事已闹大,又得不着钱财,贼胆一横,在一天深夜,将学生全部枪杀在马陵山的一个山沟里。据目击者说:这些学生大多在14-15岁上,死后尸横山沟惨不忍睹。
三井村洋学堂事件发生以后,赵连峰看到在马陵山一带蹲不下去,于是又带匪众窜到江苏的楼山镇一带,活动在羽山、磨山等地。三年间,赵在鲁东南一带肆意抢劫,致使方圆近百里的地方,几乎是村村遭劫,家家被抢,赵看到那里实在无啥油水,且抢学生事件的风头已过,便又重返故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趁国民党政府自顾不暇之机,带匪众窜至临沂的洪瑞一带,长住柳庄。这时的赵连峰手下有五百多人,长短枪近四百支,并配有机枪。他这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基本上不再抢劫,而是采取派粮派款,坐地收税的方法,俨然是那里的土皇帝,有时还到莒南等地活动。
1939年10月3日,赵连峰的母亲病死,赵接信后,将队伍一分为二,自己带一半先回家葬母,另一半由其叔伯兄弟赵连福带领随后撤回马陵山。当赵连福所带的土匪走到南古庄西时,被陈冠华部(国民党郯城县政府秘书,当时驻南古庄)包围并缴械,同时赵匪“请”的莒南县大店镇的十余名“财神”也被救出。赵葬母后,他面临新的选择。继续为匪吧,人枪失去大半,元气大伤,倒不如投靠官兵,混个一官半职。于是,他就找到曾被自己救过一命的五十七军百连峰及其匪徒。干脆假戏真做,假意委任赵为团长,并令赵于25日火速到旅十一师三三三旅长王肇治,愿受招安。王早就接到军部密令,要其限期捉拿赵部开会。赵不知死到临头,接到命令后,便高高兴兴地骑一匹骡子,带着侄子赵明德和两名心腹,前往旅部。一到,即被王的伏兵捉住,当夜将其四人押往五十七军军部,在井店村一并枪决。与此同时,王命令三三三旅将赵之余部包围剿灭。他们相持了两夜一天,直到26日夜间,除部分带枪的土匪冲出包围窜逃外,其余全被活捉,并押至旺南庄村东大沟边枪杀。至此,肆虐于鲁南一带的赵连峰及其匪徒,彻底灭亡。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