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衡个人资料简介(东汉全才张衡)

19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21 14:18:10    

张衡(78一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他的成就极为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历法、文学等方面,而且在每一领域中,他都有着广博而精深的造诣,因此他在我国科技史、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张衡出生在山清水秀的石桥镇(今河南省南阳市北)的一个名门望族。张衡的祖父张堪少年时聪明好学、志存高远,出仕后曾任蜀郡太守,还曾领兵大败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官拜渔阳太守。张衡也像他的祖父一样,刻苦向学、胸怀远大抱负。他童年时期很喜欢提问题,经常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寻根问底。

在一个夏日的夜晚,小张衡和祖父在院子里纳凉。夜空群星闪烁,光华璀璨。小张衡一直仰着头,望着星星,嘴里不停地数着。数了好一会儿后,他忽然问祖父:“我发现,有的星星的位置变了。有些原本在东边的星星,现在偏到西边去了。过一会儿,有些星星会出现,再过一会儿,有些星星又消失了。它们是不是在跑来跑去?”

祖父告诉他:“星星的位置的确会移动。你想熟悉某些星星,要先看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有7颗连在一起,形状像把勺子的就是。

“我看到了!”小张衡连忙说,“它是怎样移动的?”

“大概在半夜时分,它会移到上面,等天将破晓时,它就会翻转过来,倒挂在天上……”

当晚,小张衡总也睡不踏实。他几次爬起来观察北斗星,在天快亮的时候,他发现,像勺子一样的北斗星果然在天空倒挂着,他高兴极了。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问祖父:“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为什么北斗星会转来转去?”但是,祖父也回答不上来。

小张衡对星星的兴趣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越来越浓厚。在长辈那里找不到答案,他就开始到书籍中寻找。

后来,张衡读到一本叫《鹃冠子》的书,这是一部先秦道家的著作,里面记录了大量早期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这本书里提到,可以根据北斗星柄指的方向判定季节。至此,困扰着张衡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在之后的日子里,张衡一直勤于观察星空,细心留意北斗星的变化,最后他终于明白,北斗星是在围着一个中心转,一年刚好转一圈。

少年时代的张衡对文学尤其喜爱,他花了很多工夫去研究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作品,甚至能够背诵。这些作品强烈地震撼着张衡年轻的心灵,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文学家。

张衡17岁时,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有一次,一位地方官员推荐张衡做官,张衡心想:“我绝不能成天待在家乡读那些古文经传,更不能去追求做官发财的门道,我要历尽千辛万苦到实践中去探求真理。”于是,他决定离乡游学,以增长知识。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游览名都大城、访师求学、探索科学真理的征途。

公元95年,18岁的张衡来到了喧闹的洛阳城,结识了当地的许多学者。后来,张衡在著名学者崔瑗的影响下,开始进一步研究天文、物理等科学。这一时期的活动与张衡日后研究天文、数学并获得巨大的成就,是有一定关系的。

111年,汉安帝听闻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特用公车召请他进京。张衡先被拜为郎中,后升为太史令。这段时间,张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成就。他又开始观察天象,摸索日:星辰运行的规律,用了数年时间,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观察、实验,%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于公元117年设计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这种仪器是一种装在倾斜的轴上的大铜球,上面刻着日月星辰,利用漏壶流水杜动仪器,使它和天体同步转动,用来展示天体的运动。张衡还把自己砒究的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叫作《灵宪》。

《灵宪》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巨著,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部不朽的名作。它全面阐释了天地生成、宇宙演化、天体本质及运动等重要课题。在本书中,张衡还推翻了古人的一些迷信说法,并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了这些现象,其中便提到了月食的成因。

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代,人们一直认为月亮是被天狗吃掉了。每逢月食时,人们无不惊慌惶恐,会敲锣击鼓、燃放爆竹驱赶天狗。针对这种情况,张衡在《灵宪》中首次明确写道:“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是阳光照在月亮上,月亮折射了光,阳光照不到的部分会出现亏缺。当太阳和月亮相对时,会出现满月。当月亮向太阳靠近时,月亮的亏缺就越来越大,直到完全消失。在满月时,有时看不到月亮,是由于阳光被地球遮住了。”

浑天仪的发明及《灵宪》的著述为张衡日后研究地理学,发明地动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后世天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东汉时期,中国发生地震的次数是比较多的,当时的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不吉利的征兆,甚至有人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但张衡没有被流言蒙蔽,他决心制作一个能测定地震方位的装置,及时地挽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125年,汉安帝去世。随后即位的汉顺帝将张衡调任他职,但在126年,汉顺帝又任命张衡为太史令。自此,张衡开始注意收集地震的情报和记录,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在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候风地动仪。该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状似酒坛,四围铸有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位伸展着。每条龙口中含有一颗小铜球,龙头的下方,各有一个蹲坐的铜质蛤蟆。哪个方向有地震发生,哪个朝向的龙头就会张开嘴,吐出铜球,铜球会掉落进蛤蟆的嘴里,发出响声作为警报。

公元138年的某一天,地动仪上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嘴吐出铜球。按道理来说,这是西方发生了地震。结果位于西方的洛阳根本没有地震的迹象,人们纷纷说地动仪是骗人的东西。几天后,有人骑快马来到京城报告灾情,原来,距洛阳上千里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被震倒了。这下子,地动仪的功能得到了验证,人们都信服了。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开创了人类用科学仪器检测地震的历史,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1855年,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发明)早1700多年。遗憾的是,地动仪已于东汉末年战乱中失传。

此外,张衡在千百万劳动者生产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刻苦钻研,择其精华,加以发扬和改造,创造出了指南车、记里鼓车和独飞木雕等器物,而且他还计算出圆周率为3.1622,在近2000年以前,这样精确的计算足以令世人惊叹。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为了纪念张衡做出的功绩,1977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相关文章

吕不韦身上有哪些故事?历史是怎样评价他的

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

逐句解读:骆宾王入狱、出狱、起兵,三个时期的三首精品五言绝句

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

西门豹治邺,禁止巫风,破除封建迷信是因为什么?

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

一代战神薛仁贵,四十年只败一次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每个朝代都产生了很多名将,不胜枚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的“战神”——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出身河东薛氏,是南北朝名将薛安都的后人,世代官宦。614年出生于唐朝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出生时家道衰落,种田为生,日子过得艰难。他准

2025-09-07 00:29:40

赵武灵王的惊天战略如果实施了,能灭掉秦国吗?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