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康有为简介(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

1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30 09:30:30    

康有为为何七十大寿死于饭桌?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康有为为何七十大寿死于饭桌?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

康有为(资料图)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1898年,与梁启超、谭嗣同等首倡维新,向光绪帝提出改革建议,推行新政,不幸失败,遭清廷通缉,遂流亡海外16年,后组织保皇派,于1913年回国。1913年12月,康有为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涯,回归广东南海,安葬了母亲和胞弟康广仁的遗骸,翌年6月,乘长江轮,徐徐驶向上海。面对奔腾的激流,康有为回顾自己当年的岁月,深感老之将至,不禁泛起回天乏术,息影林泉的念头。这位维新领袖人物的最后15年,就在构筑别墅、尽情纳妾、游山玩水的寓公生活中度过。康有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大实业家盛宣怀在新闸路16号(今新闸路1010号新亚药厂)的辛家花园,以每月120元的代价租赁下来。辛家花园占地10亩,围以红墙,曲径通幽,有移步换景之妙,院内林木森然,奇花如海,一派田园风光。康有为将园内两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二层楼房,命名为“游存楼”和“补读楼”;在园内搭起凉棚,种植瓜果葡萄,养了大龟、海豹、澳洲袋鼠等动物。于是,康有为率家眷和门客,过起了悠闲的“归隐”生活。

康有为为何七十大寿死于饭桌?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

毕竟康有为久租盛家住宅不甚方便,1921年,他在愚园路购地10亩,仿辛家花园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式住宅“游存庐”,门牌为192和194号(今愚园新村)。“游存庐”临街筑有两幢西式楼房。院中为一座五开间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名“延香堂”;左边是一个宽敞的大客厅,可以举行相当规模的舞会,这些是康有为及其家属居住活动的地方。康有为在院内挖了大池塘,内可划船,又筑桥建亭,遍种花树1200余株。院中除了原来的动物外,又增添了两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丝猴、一头野驴和500尾金鱼。在这湖光山色的“世外桃源”,康有为四季如一,驾扁舟一叶于鹿鸣猿啼之中,荡漾池塘,咏诵华章。1920年,康有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丁家山建筑了占地30亩的“一天园”。丁家山突出湖面,好像一只苍鹰振翅欲飞,山不甚高,却能鸟瞰全湖。康有为每至春秋花季,便去“一天园”小住,今尚留下《一天园记》、《一天园诗十章》等佳作。1921年,康有为在上海杨树浦,临吴淞江处修建了“莹园”。该园完全按江南农村格局构思,简单中显现水乡农人躬耕田野,安居乐业的意境。他经常坐着马车,悠然地去那儿小住,以体验农村生活。1923年,康有为游青岛,青岛市长赵琪招待他住入福山路6号的“提督楼”(今福山支路5号)。当康有为得知此楼乃1898年德国在青岛设治时造的提督署,一次大战结束后,我国收回胶州湾,该楼成为官产时,他猛地想起了德国、日本侵占这片美丽领土的耻辱,遂将其租下,次年干脆买下院落,取名“天游园”。自此,康有为每年率太太、子女来青岛避暑,直至在“天游园”逝世。康有为晚年身体尚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游览了几十座名山,其间最能反映他政治上失意心态的乃是匡庐、终南山之旅。1918年,康有为放舟九江,登上了云雾缭绕的庐山。他手拄龙头杖,蹒跚于牯岭街、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五老峰……一日,康有为兴致盎然地去含鄱口看日出,当朝阳喷薄欲出之时,紫霞荡漾,满山金光,鄱阳湖上平静如镜,渔帆点点。突然,峡谷间云海浩瀚,九奇峰如大海上的浮岛,徐徐向他飘来。康有为触景生情,感叹世事变幻,回忆起他青年时代来庐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的沸腾岁月,不禁热泪滚滚。数日后,康有为又来到海会寺,踏访当年青春的脚步,询问故人的下落,康有为正满怀伤感环视殿堂,方丈慕西和尚(当年接待康有为的小和尚),捧着一只百果树盒,缓缓而入,他揭盖让康有为看当年的方丈至善和尚之徒普超,划破手指,历时15年,用鲜血书成的一部共80卷的《华严经》,暗示人应该看破红尘,献身佛教。康有为怅然若失地赋诗一首,表现出了一个时代落伍者的心态。

康有为为何七十大寿死于饭桌?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

1923年4月,康有为从上海抵洛阳,参加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50寿辰后,游兴勃发,遍访中原古迹。10月再赴洛阳,不日在一批地方官员的陪同下,向西安郊外的终南山进发。终南山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马丽山等峭壁秀丽的山峰,如一幅绚烂的画卷。是日上午,秋阳朗照,红枫尽染苍山,康有为一行乘车至终南山麓,随后坐滑竿上山。66岁高龄的康有为在向导郑子屏的挽扶下,引经据典,吟诗作赋。次日晨,他们循山路缓缓前进,至五佛殿休息。康有为见殿前有两株古槐,直耸云霄,马上问道:“此槐伟岸挺拔,乃平生罕见,是何时所植?”郑子屏急忙回答:“这是汉槐,据乡人所传,天下每遇事变,此槐便连发啸鸣,奇灵异常。”康有为感到奇怪,忽见一股清泉从山峰飞流直下,经殿前时泉击山石,宛若珠玉。他若有所思,口念七绝一首:竹林寺上古槐树,树身两抱上参天。飞燕玉环旧摩抚,美人黄土几千年。

康有为为何七十大寿死于饭桌?他的晚年生活如此让人不屑

他由赵飞燕、杨贵妃等绝代佳人,联想到人的生命竟不如参天大树,不禁发出一番宿命的感慨。接着,他们登上了名扬中外的南五台。康有为伫立山巅,南望终南群峰,如翠屏环列,芙蓉插云;鸟瞰苍松荫郁的庙宇,顿生沧桑之感,一阵山风吹来,但闻松涛澎湃,他自言自语道:“哪怕风云激荡,尤应排除杂念为上”。在这险峻的高山上,以老子“清静、无为”自诩,在心里逃避着现世的矛盾。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相关文章

说汉代人物——年轻时代的刘邦,是一位无赖之辈还是浪荡游侠?

对于年轻时代的的刘邦,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市井无赖流氓之辈,整日不务正业,游荡厮混。那实际上那个时代的刘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根据史书记载的事情来分析一下。刘邦的大哥刘伯不幸死得早,留下了他大嫂和儿子刘信单独生活。刘邦经常带领一帮朋友到他大嫂家里混饭吃。一次两次还能接受,但是隔三差五的带一帮朋友到

2025-04-05 02:03:06

刘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多数人读不懂,因为缺乏通透的思维

其实关于刘邦这个人,我写过很多分析的文章。但是,从最近的作品评论里来看,依然有很多朋友把对刘邦这个人的认知过于极端化、表面化、情绪化、现象化!特别是一些喜欢项羽的朋友,恨不得用“臭流氓”的标签贴满他的全身上下!刘邦这个人其实还是很厉害的,不说别的,近代伟人就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很会当皇帝的

2025-04-05 01:40:40

中国古代人物:刘邦

刘邦(前256年或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生于战国时代楚国的沛丰邑中阳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丰县),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家世)出身的皇帝。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参与以西楚为首的反秦行动,成为诸侯之一。在楚汉战争中,汉王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获胜,统一了自秦朝灭

2025-04-05 00:50:13

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四句话道出他的真实想法

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四句话道出他的真实想法从“仁义之君”到“乱世枭雄”:剖析刘备的权谋之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而刘备,作为蜀汉昭烈帝,一直以“仁义”著称,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细细品味刘备的生平,我们不禁要问:他真的是一位毫无瑕疵的仁君吗?他那些看

2025-04-05 00:40:19

历史上的刘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秦末,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下云集响应,到处都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农民。同时山东六国残余的旧贵族们,也就是所谓的山东诸侯们,也乘势而起,企图利用农民的力量推翻秦王朝统治,恢复他们各自的政权。当此之时,沛县的一个亭长刘邦也掀起了反秦的旗帜,企图夺取政权。经过了四年的斗争,刘邦肃

2025-04-05 00:06:0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