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周国平简介(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1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30 14:30:25    

周国平,男,汉族,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哲学诗画精选了周国平的15个哲理精句,一起品读、感悟、提升。

周国平: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01

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和秉性的东西,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02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03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04

我当然还知道,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一切美好都是暂时的。但是,我决定搁置这类形而上的思考,逗留在当下的美好之中。

周国平: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05

真正活动得精彩的人一定不是急于求成之辈,其共同点是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而能够从容地走在这条路上,也从容地享受途中的收获。

06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07

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独处、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痛惜地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呀,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度过的依然是贫穷的一生!

08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09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更高层次的成功。

10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11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我的确感觉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12

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便对他永远不会过时。

周国平: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13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我不能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14

学校作为当代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却越来越失去了其最根本的作用。现在的教育,基本都是本末倒置了。它造就了一批批徒有技术技巧的答题高手,造就了一茬茬政治立场鲜明,随大流逐大波的激昂鼓手,还造就了一代代甘愿为时代和世俗裹挟,在庸碌无为中丧失自我的人。

好的教育应该是灵魂的唤醒和生命意识的觉悟,而非知识的简单灌输。教育,首先应该是具有超越性的,超越国家民族,超越宗教信仰,超越组织党派。独立、自由且包容的环境才是教育最适合的土壤。

15

有多少人大学甚至硕博毕业了,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或者发现自己的高学历也不能为自己带来人生的满足和幸福感。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从未为真正的自己思考过!

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开创者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

大唐天子李世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贵族出身的李世民,自称十八岁的时候还生活在民间,故“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他曾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参与过激烈的战争,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曾对大臣们说过,自己特别勤行三件事:“鉴前代成政事,以为元龟”,“进用善人,共成政道”,“舍弃群小,不听谗言”。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比较

2025-05-07 00:55:32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