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不用过多介绍相信大家也已经不再陌生。曾仕强,1935年10月出生于中国福建,2018年11月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
曾仕强教授是国学大师,管理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精通儒释道等多家国学文化。在易经及风水学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之前有写过多篇关于曾仕强教授的预言文章,曾一度精准预言了疫情,洪涝灾害、战争等事迹。
传言刘培中是曾仕强教授的恩师,同时刘培中又是刘伯温的后人。这样的说法无从考证,没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曾仕强教授的能力堪称刘伯温转世也一点不为过,多次的精准预言,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又精通多家文化;在现如今能做到这些的可谓也是独一无二。
曾仕强教授图片
那么曾师预言未来30年,人类将面临五大危机是指哪五大呢?
第一、缺水
虽说曾师并没有明确表示因何而缺水,但是我们心里应该清楚,水乃生命之源泉,虽然我们目前可能没有感觉到任何缺水的现象,但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在一些公共场所就能清楚地看到有节约用水的字样。其实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大部分城市对于用水还是比较有保障的,但也不排除在偏远地区及贫困山区是属于吃水很困难的区域。所以,防患于未然,节约用水总是好的,因为很难说几十年后不会发生缺水的现象,毕竟曾师的预言一向很准确。
第二、缺土
曾师表示,沙漠化的情景下,然后可耕地在拼命地建房子,突然间整块土地不见了,海水淹没了。其实回想近十年间,无论城市还是乡镇,确实建了不少房;由之前的土房变成了楼房,由之前的五六十平方米变成了现在几百平方米。然而,现如今建房以及扩建从未停止,所以以后缺土是必然现象。
曾仕强教授图片
第三、缺粮
其实关于缺粮,近两年来大家也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风声,或战争的影响,或疫情的影响可能会造成粮食吃紧的现象。但就目前来看,影响还不是很大;关于缺粮,曾师表示水土不够的话,粮食一定短缺,这是必然的。
第四、缺人
其实说起缺人,在现如今可谓是已经在上演;人口老龄化,生育率急剧下降;年轻夫妇无论是迫于压力还是不想生,总之出生率与死亡率早已不成正比;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国家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也针对于年轻夫妻出台了不少生育的政策,以及孩子上学的一系列政策。就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对于生孩子不再有顾虑。可见效果不是很明显。
曾仕强教授图片
第五、缺德
缺德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曾师为什么要把缺德这件事放在五大危机里的其中之一呢?曾师表示,工业化的遗毒,到现在为止我们无能为力;人类需要工业,但不可以工业化,你看工业化造成今天怎么样?过度生产,过度消费;把整个地球的资源快要掏空了,当地面上的东西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地下的东西越来越少。本来是平衡的,可是地下已经快掏空。
曾师还表示,老天这次让中国人起来,是有一个很神圣的意义的。美国一百年运气就转到太平洋过来,21世纪是大西洋的快速没落,太平洋快速兴起的时代。
文章最后
五大危机,缺水、缺土、缺粮、缺人、缺德;不管能否发生这几种危机现象,我们都应该节约用水,爱护土地、光盘行动、珍惜人才、做一个有道德修为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