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马晓东个人资料(知青往事:娶了农村媳妇,当了一辈子农民,如今他心里十分后悔)

14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26 11:16:19    

2003年,马晓东执意要和结婚二十五年的妻子姚晓娟离婚,最后在两个孩子的劝说下,虽然婚没有离成,但是,马晓东和老伴却开始了分居生活,如今两个人已经分开生活了19年,姚晓娟一直跟着女儿生活。

马晓东之所以要和姚晓娟离婚,事情还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马晓东出生在北京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母亲是一名印刷厂职工,马晓东有兄弟姐妹三人,马晓东是家里老大。

1968年,马晓东高中毕业,毕业这一年,刚好赶上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马晓东和大多数知青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插队到了陕北甘泉县马东乡公社姚家岭生产大队。

插队的生活非常艰苦,马晓东从小到大就没有干过农活,来到陕北之后,非常不习惯陕北的生活,知青和老乡一样,都是住在窑洞里,而且知青住的还是旧窑洞,窑洞又破又烂,到了晚上,窑洞里面耗子到处乱串,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都不敢露头。

知青第一年有单独的口粮,伙食还不错,顿顿都有白面馒头吃,到了插队第二年,知青伙食由各生产大队负责,伙食标准下降了一大截,白面馒头换成了玉米面,一年到头碗里见不到一块肉。

巨大的反差,让很多知青心生抱怨,大家干活的热情减了一大半,本来一天到晚,干活就已经非常累了,而且还吃不好,有几个知青开始带头闹事,原本大家心里就有情绪,有人带头,知青开始罢工了,要求队长改善伙食。

其实知青的伙食标准和老乡比起来已经非常好了,老乡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几次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给孩子蒸几个馒头,解解馋,队长姚建军并没有惯着知青,而是饿了知青一天一夜,结果第二天,知青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一个个抢着吃,这次风波就这样被队长化解了。

姚建军女儿姚晓娟专门负责给知青做饭,姚晓娟说话伶俐,很多知青都怕她,唯独马晓东敢和姚晓娟对着干,时间长了,马晓东和姚晓娟不仅成了好朋友,而且还互生情愫。

知青都知道姚晓娟喜欢马晓东,只不过马晓东对姚晓娟忽冷忽热,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马晓东越是不理姚晓娟,姚晓娟越是和马晓东过不去,经常为难马晓东,打饭的时候,故意给马晓东少打,到了晚上马晓东经常被饿醒。

1976年,知青开始陆陆续续返城了,马晓东却迟迟没有接到返城通知,后来马晓东才知道,是姚晓娟写信告了他,说是他乱搞男女关系,其实姚晓娟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教训一下马晓东,另一方面,是为了让马晓东留下来和她结婚。

姚晓娟多次表白马晓东,都被马晓东拒绝了,马晓东当时心里,虽然喜欢姚晓娟,但是,他并没有和姚晓娟结婚的打算,马晓东当时一心只想着回城。

到了1977年,马晓东高考落榜,等不到回城通知的马晓东,突然决定要和姚晓娟结婚,姚晓娟心里自然非常愿意,岳父马建军还特意盖了新房,作为女儿结婚用的洞房。

结婚的事情,马晓东并没有告诉家里人,等父母知道后,马晓东已经当了父亲,父母知道儿子马晓东结婚后,就让马晓东暂时先留在了陕北,等以后有机会再回城。

马晓东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在一家肉联厂找了一份工作,1981年,马晓东女儿出生,一家四口全靠马晓东一个人养活,马晓东生活压力非常大,生活上经常还要靠父母接济。

之后,马晓东有一次回城的机会,但是,却被姚晓娟拦了下来,姚晓娟这样做,主要是不想离开父亲,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姚晓娟不想离开农村。

马晓东没有回城,本想打算让两个孩子回城,但是,姚晓娟还是不肯,甚至以死相逼,马晓东只好作罢,马晓东此时才意识到,他娶姚晓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和姚晓娟离婚的打算。

为了孩子,马晓东一直没有向姚晓娟提离婚的事情,一直到了2003年,两个孩子都成家后,马晓东才向姚晓娟提出了离婚请求,姚晓娟不同意,在两个孩子的劝说下,马晓东最后也没有离婚,只不过马晓东对妻子姚晓娟心里充满了抱怨。

马晓东觉得是姚晓娟耽误了他一辈子,也毁了两个孩子的前程,如果两个孩子当年能够送去北京,现在起码不会过得如此辛苦。

相关文章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扁鹊:从客栈伙计变神医的传奇人生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

解码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屈原投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

裴行俭:一个被灭三族的遗腹子,活成了唐朝的“儒将之雄”

河南,瓦岗寨。一盏油灯在静静地燃烧着,照亮简陋房间里的草莽气息,裴仁基低着头在来回踱步,好像还没适应身份的转变。昨天是隋王朝的高级干部,今天变成农民军的堂口老大,身体在跳槽之后来去自如,内心却时不时地前后对比。去!把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喊来!一众部将说说笑笑走进来,他们有些本是被收编的义军,加入瓦

2025-08-15 00:01:48

从佞臣到诤臣——细说“裴矩现象”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