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猎罪图鉴》让檀健次的事业全面展开,开始频频在各大综艺露脸。好作品带给演员的加成就是如此明显。
和檀健次相比,《猎罪图鉴》的另外一位男主角金世佳,收获的剧播红利就远远不及了,至少在曝光度来看是这样的。
这和角色设定有关,也和演员本人性格有关。
在《猎罪图鉴》中,檀健次饰演的是一位天才画像师沈翊。
他有着“捕风捉影小能手”的称号,最擅长通过三言两语,再借助一些心理学知识,描绘出嫌疑人或犯人的画像,而且从不失手。
整部剧看似围绕着金世佳饰演的刑警队队长杜城展开,实际上却是以沈翊为主线。
突出刻画的也都是沈翊,关于杜城这个角色,人设并不新鲜,故事线略显老套,说是男主,实为镶边。
所以,看到片尾金世佳的名字出现在“特别出演”那一栏里,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样的烘托下,观众的大部分注意力会不自觉被檀健次吸引走,再加上檀健次在剧中的表现也很突出,吸粉能力强也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金世佳的性格也造就了这一现状。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金世佳曾经被批评“白眼狼”“忘恩负义”“绿茶”。
这一切都是因为在王传君有份出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时,金世佳微博发的一段话。
他说:“2015年我曾告诉他(王传君),演员最重要的是有羞耻心,不能什么戏都拍,什么面都露,什么热度都蹭,我们演戏是为了能守护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作为人的底线。”
这段话被网友们,尤其是《爱情公寓》的剧粉解读为,暗戳戳diss《爱情公寓》。
明明是拍《爱情公寓》火的,现在却上纲上线看不起成名作,可不就是白眼狼吗?
关于这一点,金世佳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有意无意地解释过。
他说:“拍《爱情公寓》时我才20岁,只是个大三的学生,什么都不懂,有戏拍我就去了。”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用解释的,人随着年龄会成长,思想、三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就算20岁的时候什么都知道又如何呢?
以前认可的东西,以后不认可了,也不是不行的。
要我说,无论如何,《爱情公寓》还是有些独到之处的。
这剧虽然抄袭、卖情怀,搞得乱七八糟,但选演员的眼光不错。
金世佳、王传君、邓家佳,他们都演技上乘,不爱炒作,作品少但精品多。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观众,难道不应该谢谢它吗?
离开《爱情公寓》剧组,堪堪一只脚迈进演艺圈的金世佳,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了明晰的规划。
艺人的规划无非就是这样:
先大量拍剧,A级剧也好,S级的小配角也好,量多才可能产生质变,红的几率就更大些。
走红之后商务、综艺就可以全面开花,接下来就是几部偶像剧固粉,再慢慢寻求转型之作。
市面上的年轻演员,路子都大差不差。
但金世佳不是,在他的事业规划中,好像不存在“什么戏都先接着”这种事。
就连于正都曾恨铁不成钢地问他:“流量不香吗?先红起来不好吗?”
当时的金世佳却未曾动摇过自己的想法。
他去日本进修,钻研演技,观察人物和生活。
在不被打扰的异国他乡,金世佳感受到了从一夜爆红到没人认识的冷清与失落,却也对人生百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也许,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就应该这样,什么都品尝一点,什么都走进一点,酸甜苦辣都受一点。
太顺利,太被追捧的生活,注定会让人失去保持情感敏锐的能力。
离开真实的世界太久,与观众拉开的距离愈远,没了作为人的烟火气,从而失去了灵气。
这份心情甚少有人能懂。
金世佳拒绝再出演《爱情公寓》,包括他几乎不提起这部作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哪怕到了今天,观众对他最大的印象还是“展博”。
有人说,看到金世佳就想笑。
有人叫不上来金世佳的名字,就叫他“展博”。
有人在看《猎罪图鉴》,听到金世佳饰演的杜城喊“姐姐”,在弹幕刷“你姐姐是胡一菲”。
有人觉得,如果杜城换个人演,双男主的cp会更火。
这些抹不去的印象,是金世佳事业道路上最大的阻碍,也更坚定了他转型的信念。
这些年来,金世佳的心路历程有着清晰而深刻的变化。
抗拒《爱情公寓》,他选择远离娱乐圈;
太想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对剧本挑三拣四,以至于消磨掉了他所有的名气;
在他本来拥有的东西全部失去后,金世佳选择了重新出发。
蔡康永曾经点拨他:“你不拍戏,拿什么证明你是个好演员。”
金世佳终于明白了他原来的坚持也是有些可笑的成分在。
好剧本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可以选择在一部不那么好的剧中,成为一个好角色。
从《二十不惑》到《河神2》再到《猎罪图鉴》,就算被嘲“李现之后再无小河神”“金世佳不过是东施效颦”,但不能否认的是,他已经再次证明了他的实力。
演技的提升,业内的认可,远比靠主观意识去评判演员的路人要来的重要太多。
如今的金世佳,在慢慢软化他的固执,开始寻求在坚守内心底线的前提下,与娱乐圈的和平相处之道。
如同前面所说,人总是要成长的。
未来的金世佳,可能依然不在意是一番还是特别出演,哪怕他的戏份同样很多。
也可能他会让观众大跌眼镜,接一部很烂的剧,但不影响他贡献全剧最好的演技,因为他说不定是为了塑造一个以前没演过的角色。
接受以前的自己,接受逐步变化的自己,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