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晚过后,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专访了马丽。
主持人直言不讳地问:“网上有评论说,‘你看马丽离开沈腾就不行了’,你会想什么?”
马丽淡定地回答:“最开始生气过,后来又觉得他们说得对。跟开心麻花团队这帮人搭档,就几页纸、十几分钟,我们没日没夜去打磨,我们劲是往一处使的,并肩作战的感觉,所以我们在一块的时候就能出好作品。”
聪明人,肯低头
马丽刚毕业时,没人找她拍戏。第一次去拍戏,50块钱一天,十句台词都没到。
后来,马丽有一次去一个剧组面试,导演拿着照片说,“这谁?什么什么的……”都是非常不太好听的话。
马丽知道自己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非常美丽的女孩儿。当时,她的自信和自卑纠结在一起。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马丽,虽然专业成绩非常优秀,却做了一个转向话剧舞台的决定。
演小剧场话剧的那段时间,每天赚比50块钱多一点。
2005年,马丽加入开心麻花舞台的喜剧团队,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和角色。
2013年,马丽首次参加央视春晚,让人们对她有了印象。
马丽说:“没有人认识我的时候我演了喜剧,喜剧看到了我,也被观众看到了,我是幸运的那个人。”
刚毕业的马丽,起初并没有一直去争取演员的角色,而是退了一步,当起了话剧演员。
聪明的人,懂得低下高贵的头,懂得“不争”的道理。
与其把力气花在争夺中,不如向内而求,脚踏实地、稳步向前,一点点磨砺自己,让自己不断反省、不断进步。
正如《厚黑学》中提到: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不争”的智慧,看似愚笨,实则厚黑,反而会后来居上。
聪明的人不争一朝一夕的得失,为自己留出了余地,让自己心境变得豁达平静,从而不断奋进。
智慧人,不争理
热播剧《耀眼的你啊》中,康子由的妈妈一直敦促外孙女康妮练钢琴,去参加英舟艺术团;而康子由想尊重康妮的想法,为此母女两人争执起来。
康子由的妈妈谴责康子由说:“你大学都没有上完,是我帮你养的孩子。我一付出就是十几年,哪件事不是我在后面给你擦屁股?你的责任心到哪去了?你说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其实你就是想撒手不管。”
康子由说:“我对不住您,但那个时候是谁说的,你去工作,孩子我可以帮你带。这么多年,我至少没让您和妮妮受一点点生活的委屈吧!”
子由妈妈说:“是我逼你当单亲妈妈吗?”
旁边的康妮听不下去了,喊道:“不要吵了,是我害的你当单亲妈妈,我就是个拖油瓶、累赘。”说完,生气地跑出了屋子。
《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是呀!争的是理、输的是情、失的是心,终会有人受伤。
大年除夕,王宇一家回老家过年,年夜饭做了六个家乡菜,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小孙子直呼,“奶奶做的菜真好吃!”
而王宇的母亲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但殊不知,在当地老家,年夜饭的习俗是越多越好,这样才尽显家庭富裕。
王宇的母亲已经快70岁了,一个人在家多年,身体也一直不太好,以前每年准备10多道年夜饭都要累上好多天。
今年,本来母亲也要准备16道菜的,虽然做饭的时候,大伙都会帮忙,但每年母亲都要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买菜备菜。
所以,王宇早早地就开始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安排年夜饭,“妈,咱们就四口人,做那么多菜,每年都剩下,您自己要吃到二月二。”“妈,少做点,您就做两个您做拿手的,剩下的安排我们吧。”
几番的思想工作,王宇的母亲终于点头了。
争,是一种本能;不争,是一种智慧。
越是智慧通透的人,越不去争输赢对错。
《菜根谭》中有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意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不要锋芒太露,要懂得迂回婉转,在纷杂之中能保持清醒,方有能屈能伸的本事。
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养一颗包容的心,懂进退、知深浅,放得下自己的固有标准,温和宽厚;让自己处在不争的状态里,心安理得,便永远不会受伤。
明理人,让三分
《人世间》剧中,周父和周秉昆吵架的一幕非常真实。
周秉昆撕心裂肺地冲着父亲怒吼:“就我哥我姐学习好,我是班里的倒数!我心里有多难受你知道吗?从小到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父母满意,你不安慰我不说,我哪疼你抠哪?”
周父面对儿子的愤怒,却说:“这是不是事实?”
周秉昆一声高过一声的:“事实就该说吗?事实就该说吗?”将这次吵架推向了高潮。
此后的三年,周秉昆总憋着一股劲,从不理睬父亲。
后来,周父含着泪说他多么希望收到周秉昆的来信时,周秉昆才悔不该那么倔强而没有及时尽孝。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有理就理直气壮,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却不知,越明理的人,越懂得让步。
闫妮刚离婚时,每个月都给公公婆婆寄生活费,不拍戏的时候,会去看望公公婆婆,依然喊着二老“爸爸妈妈”。
后来,邹家两老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有背部和腿部疼痛,有时甚至无法行走,闫妮下班就去照顾他俩。
2016年,女儿邹元庆考入中戏。闫妮会很感激公公婆婆,“谢谢爸爸妈妈,没有你们,就没有元元的今天,我也不会有今天。”
很多人离婚后都跟对方的老人断绝来往,也有很多人认为老人照顾自己的孙辈是理所当然的。
但往往,我们赢在了“理”上,争强好胜,不懂让步,却输在了“情”上,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杨绛在《将饮茶》中提到:“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唯有身处谦卑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明理之人懂得:不争、藏锋、内敛、谦让,看似懦弱无能,实则是一种智慧,是真正的涉世之道。
争,无穷无尽,只会平添烦恼。
南怀瑾曾说过一句话:“只有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而不争,才是人生至境。”
人与人相处在世尘烟火里,需要相互谦让、温柔以待、求同存异,方能平安静好。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