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别把磨皮当高级!看见戚薇脸上的“坑洼”,才明白真实的惊艳

15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24 15:11:12    

在之前有关幕后的采访里,负责后期的工作人员就大吐苦水表示。

有些艺人的要求太过于完美了,明明是自己拍摄时身份与形象管理不到位。

导致长胖了发痘了,上镜不好看了。

结果为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能让人满意。

便让后期一帧一帧的帮忙修,工作量可想而知的大。

类似这样的吐槽,在内娱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程度了。

新一代在不敬业这件事上,总能搞出点新的花样。

新生代普遍不能吃苦,鞠婧祎剧目磨皮被怼,柔光滤镜仿若为她而开

拍戏用替身,配音靠老师,台词记不住,一二三四五。

成龙就曾无奈表示,有些演员已经够轻松的了。

武打戏份全是别人上,她只要过来做个定点动作就可以了。

然而就是一个动作,都能做出有气无力的感觉出来。

越是追求脸蛋上的完美,越是一眼就让观众演员的心虚。

磨皮一磨就能挡所有事情?越是磨得严重,才越是遭到怒怼。

被调侃妆容半永久的鞠婧祎,无论是古装玄幻还是现代科幻。

无论是落难现场还是池塘浮出,这惨白的底妆都牢牢贴在脸上。

就算是扮演男子,也要化成“小白脸”的模样。

不怪观众说她没突破,而是她的突破,细节太过于小了。

不细看谁能看得出眼线眼影上的区别来,且她跟剧里边的其他人。

仿佛不是在用一个滤镜,别人那里是正常的,肤色也并不是过于白。

然而到了她这里,画面却像是开了柔光一样。

作为写真来讲,是美的。可过分的打光却让高清镜头都有些失真。

要知道,美也可以是有瑕疵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戚薇脸上坑洼明显,法令纹深,刘诗诗版若曦痘痘明显

真实镜头下的画面,会让人感受到生命力。

这也是大荧幕为何会有质感的原因所在,如今小荧幕也能制造出这种感觉。

《显微镜下的大明》滤镜偏暗,磨皮没有。

出现在画面里的戚薇,额头上的竖条状坑洼明显。

鼻子往下,嘴唇上方的两条法令纹深深的。

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她的大部分肤色都是偏向于黄的。

就算在大太阳底下,这脸稍微白了一些,面部的细纹也清晰可见。

角色背景设定便是市井里卖火腿的操劳妇女,尝试过生活的艰辛。

不可能脸蛋还如千金小姐一样肤如凝脂的,且她的美,磨皮了反倒失去了纯真。

戚薇在受到网友的吐槽之后,手动给画面中的自己加了少女滤镜。

结果对比下来,加了滤镜的那一面。

根本就认不出来是戚薇,瞬间失去了辨识度。

明星是最不能开美颜的,同样是上了妆就演。

没有用后期磨,《步步惊心》里的刘诗诗,在镜头之下。

额头上还未消去的痘痘几颗很是明显,眼睛下边略微浅浅的黑眼圈。

嘴唇上的细细唇纹,甚至皮肤表面的小绒毛都能看见。

要说完美,这肯定是不行的了。

然而这种状态耽误她演戏了吗?阻碍她诠释角色了吗?不仅没有,反倒帮助极大。

因为不追求极致的毫无瑕疵,所以观众能看见若曦弱天真烂漫少女到油尽灯枯女人的全过程。

在大结局中,若曦嘴唇泛白,抬不起眼的虚弱状,配合上《三寸天堂》,更加催人泪下。

老一代拍戏没有发达的科技,近视严重的演员甚至连隐形眼镜都没带就上场。

然而眼神戏却比现场这些看得清的演员要来得有光,同理,那时只注重戏剧的效果。

不会为特别的要求所让步,所以最终才能呈现出经典。

磨皮不是高级,只有足够真实而带来的美貌,才是真正的惊艳!

相关文章

著名的“长平之战”,见证了“战神白起”的巅峰和没落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

王勃:唐朝的天才诗人,终年27岁,躲过杀人抵命,却难躲溺水而亡

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

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

同样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何李悝与商鞅,二人最后结局却不相同

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八位心腹部下,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