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比较激烈之外,考研考公依旧的报考也依旧火热。学生们深感不管是选择哪一条路,都不是那么好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想法就是,能有一份还算合适的工作就可以了。而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在报考“编制”的道路上,报考的目标也是一降再降。
有的学生一开始考编的目标是公务员,但是因为公务员报考难度比较大,于是变成了央企、国企、事业单位等等。只要是能成功捧起铁饭碗,对于学生们来说就可以了。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学生们热衷于报考铁饭碗之外,很多明星也钟爱于报考编制,而且有不少明星,已经成功上岸,真的捧起了铁饭碗。
细数娱乐圈里面考编成功的明星,真的不在少数。其中刘昊然成功考上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了很多粉丝口中的“编制男友”。
除了刘昊然之外,“国民闺女”关晓彤也成功考编上岸,成为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员。之后当红流量明星易烊千玺还有胡先煦等也报考了国家话剧院。
甚至有女团爱豆,考编成功之后退团等事情,让不少网友直呼:“果然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不过除此之外,很多学生也有了疑问,普通学生钟爱考编有情可原,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报考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未来工作稳定,薪资待遇也比较可观。
还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是可以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份工作。但是明星本身就自带光环,收入不菲,对于他们来说,体制内的薪资可能并不算什么。
那么为什么明星依旧钟爱铁饭碗呢?其实明星也有必须要考编的理由,只是普通人很难猜到为什么。明星们除了有明星光环之外,还是一位演员,想要登上大荧幕,演更多的正剧,光有粉丝的追捧是不够的。
而考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等地方的编制,可以有机会让他们评选上更高级别的演员,对未来的演艺生涯有所帮助。这一点和薪资待遇肯定就没有关系,这才是大部分明星选择报考编制的原因之一。
从各大明星都是热衷于考编就能看出来,考公考编的热度还是居高不下的,而且竞争比较激烈。学生们想要在这样激烈的考公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话,就要提前准备。
但凡学生们有考公考编的打算,那么在大学期间就要开始了解考试的相容,不断积累可以提高成绩。
全面撒网。除了公务员国考之外,省考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考试,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有,学生们扩大撒网的范围,多一次考试就会多一次上岸的机会。
在广撒网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岗位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适时调整,避开一些三不限和比较热门的岗位,可以提高上岸率。
还有一个提高上岸率很有效果的方法,那就是提高学历。现在考公考编中,有一些岗位只能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报考,整体报考难度较小,上岸率也更高。
如果学生没有继续考研的想法,那么还有一些其他“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说大学生“三支一扶”,工作满两年之后,有机会转为事业编制。
就算不能转为事业编制,未来在报考编制的时候,也能获得一些优势。如果是有名校光环的学生,也可以尝试报考选调生。
头部985院校的毕业生,报考选调生更加有优势,而且成功上岸之后,经过两年的历练,未来也是“前途无量”。
学生们想要考公成功上岸,就要坚定目标,不断努力。而且还要在准备的过程中放平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担心自己考不上,越是焦虑越会影响复习的状态,影响最后的上岸可能性。
寄语:从明星们都在考编就能看出来,各个行业的人,哪怕是再优秀,也还在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这一点,也是大学生们应该学习的。大学毕业之后,也不是学生们学习生涯的结束,要记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职场中也是一样。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