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不要以为他只是文人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懂军事?
施耐庵为了生计也曾浪迹江湖?
作者:姜广富
(施耐庵)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经过殿试,高中进士,步入官场,因看不惯官府的黑暗,愤然辞职,在教书之余,收集素材,用毕生精力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被誉为华夏之瑰宝。
(一)官场黑暗愤然辞职
施耐庵生于元末明初,原籍苏州城外施家巷人,13岁在苏州城外浒墅关季氏私塾学习,天资聪慧,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学习勤奋刻苦,深受老师喜爱,19岁时经乡试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时,经过殿试,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钱塘县尹。
施耐庵在任钱塘县尹两年,在此期间,他爱护百姓,了解民间疾苦,打击横行乡里的地主豪强,维护穷人利益。且为人正直,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在一次替穷苦百姓辩诉冤情时,遭受上司的训斥,他深深感到自己耿直的性格不适应在衙门为官,一气之下,愤然请辞,辞官回乡。
(二)为起义军做军师
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壮士率众起义反元,张士诚敬重施耐庵有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出山做军师,为起义军出谋划策,施耐庵也是一腔热血,抱着“济世救民”的理想,解救百姓于水火,他欣然参加了起义军,并为张士诚献计献策,帮他攻城掠地,壮大力量。
随着地盘的扩张,队伍的扩大,张士诚占据了苏州,有了一定势力后,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小人,疏远忠良,施耐庵多次劝告,张士诚听不进忠言,看他不是成大事者,施耐庵离开了起义队伍。
(三)为生计浪迹江湖
从此,施耐庵浪迹江湖,他还学会了医病,成了民间郎中,自学了小易、命相、看风水,并拜师学武,施耐庵天智聪慧,掌握要领,一学就会,精通拳术,会使枪棒。原来,人们提起施耐庵,都认为他是个弱不禁风的文人,没想到他是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武功也非常端的了得,并且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是他一生的追求,个性有着梁山好汉的侠义之风。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茶山上游玩,正遇见一伙恶霸抢夺农夫茶园,他怒不可遏,上前和这伙恶霸争辩,恶霸花钱雇来黑社会,围住他的家门,施耐庵泰然自若走出来,一伙凶手一拥而上,他飞起一脚,把为首者踢出去一丈远,疼得倒地叫唤,吓得其他人抱头鼠窜。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看见一名恶少当街调戏妇女,施耐庵义愤填膺,他走上前,一手抓住恶少的衣领,将他提起,然后像摔死狗般将他摔在地上,一旁的打手见主子被摔,一起冲将过来,施耐庵夺过打手的铁棒,将身后的一棵杨树“咔嚓”一声打断,这伙人看见,吓得狼狈逃走。后来,施耐庵创作《水浒传》,这件事成了鲁智深大闹相国寺的原型。
(四)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
在此期间,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罗贯中,罗贯中早就听说施耐庵的人品与才学,随拜施耐庵为师,施耐庵也知道罗贯中是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共同的志向与性格使两人走在一起,肝胆相照,形影不离。
为了生计,应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的邀请,施耐庵与罗贯中一起来到郓城任教。
教书之余,施耐庵特意留心当地的风土人情,到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登景阳冈凭吊武松,寻石碣村拜谒三贤桐,去黄泥岗考察劫“纲”遗址,乘小船到聚义岛吊唁晁盖。
施耐庵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戏曲、快书,有关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聚众起义的故事,准备创作《水浒传》。
(五)专心创作《水浒传》
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又被徐骐聘去做私塾先生,施耐庵住在祝塘镇环境优美的徐家大院里,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水浒传》。
因刘伯温与施耐庵同年中进士,有同学情谊,在洪武皇帝面前保奏道:“施耐庵才气胜臣十倍,若让他做官,一定有好政绩。”洪武皇帝准奏,下诏书召他进京,召了几次,施耐庵厌恶了官场的险恶,委婉地推托有病,谢绝了圣旨,未再步入官场。
施耐庵在白驹场时,结识了当地很多的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好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加工创作,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梁山众将的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附近有一庵,庵里有一个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施耐庵从和尚身上受到启发,把自己的住所题名“耐庵”,人们称他为“庵公”,施耐庵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施耐庵耐得住寂寞,潜心创作,他对文稿精益求精,每写出一个章回,都要和学生罗贯中一块研究,去除糟粕,留其精华,几易其稿,使小说尽善尽美。
施耐庵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了这部书的大部分篇章,还没把全书写完,便因病辞世。
施耐庵死后,罗贯中又续写了三十回,并把老师留下的文稿整理、编辑,正式命名为《水浒传》,署上老师施耐庵的名字,让这部鸿巨之作传留于世,也可以看出罗贯中的人品高尚。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朝会的太后武则天没想到自己平时颇为信任的宰相裴炎竟然站出来向自己发出了如此激烈的言论。而对于站在台下的裴炎来说,面对权势日益上升的太后自己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河东裴氏,当世望族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中
2025-09-09 00:31:06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