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藏六抽角
壶身略成扁圆状,由钮、盖、口、身以至圈足皆贯以六棱,线条明析工整,转折合度,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此壶成型难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严谨。
供春壶
壶形藩名的「供春壶」,即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牛盖壶
通体散发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圆筒身,肩略呈弧形与前伸的流及卷曲的把手无间地衔接,一气贯通。把手卷起活似随时欲扬起的牛尾般生动。壶口与盖各成一环上下密合无缝。
紫砂壶公治父壶
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嘴、把、的处处衔接自然流畅,线条利落明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圆足支起全身,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伊永。
座有兰言壶
壶体呈扁腹状,直口,短颈,管状流,配环形把。弧状盖,乳钉形盖的中有小孔,底内凹,朱泥色华而不腻。浑圆雅致,有大家风范。一侧刻有「座有兰言]。
菱花壶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桥形盖钮与口、身、圈足协调统一成一只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缩与盖上菱花纹路紧密吻合,毫厘不差。底微内凹。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简洁流畅,色呈赭红温润雅致,可称佳品。
高腰线提梁壶
壶身似鼎,以圆弧线条构成,力求浑圆饱满,唯圆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虚实相应,更添此壶神韵。壶肩饰以三道圆环,有效地平衡视觉重心。丰厚的流弧度变化极大,显得兴味盎然。
墨泥石瓢壶
石瓢壶做者虽众,却各有风格。此壶不仅工精艺谨,细腻独道,流、把、的、足搭配恰当、比例合度,造型挺拔精神墨泥色闪耀着青铜光泽,更散发着内敛自省的隽智意味。
高虚扁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回纹竹茶壶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形,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流、把化为新抽嫩枝,动势内酝,生动有力。盖上堆塑屈曲的竹枝为桥形钮,钮下贴塑竹叶纹饰。
瓜梨壶
瓜梨成壶,以蒂为的生动巧妙,壶身为瓜结实丰美,而不流于肥硕,有型有款。浑不似多数以瓜果肖型的作品务求饱满欲破为美,此壶做来令人神清气爽。
均玉壶
壶身做圆角方柱体。圆口,短坡颈,小圈足,桥形盖钮塑来大有古意。无论整体或局部造型皆可见方中寓圆之意,有如天地方圆,和协统一。
云肩如意壶
造型简炼有致,以细部雕琢刻划加以变化。扁鼓身,直颈,管状流微曲做蓄劲吞吐状,环形把,下有三只鼎状足。肩上堆塑云形图案,壶口与盖圈刻以仿古图形,盖钮成莲花微放状。
上新桥壶
圆扁腹身 ,肩上带一环,盖口一环,盖中间再一环,如水波荡漾,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此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亦利于提握。上新桥壶 高:9公分 宽:19公分。盖印:景舟底印:中国宜兴。
仿鼓如意壶
此壶在严谨的构思、做工下,呈现一股行云流水的爽利感,线条起承转合间流畅合理。壶肩如意刻花与流、把上的刻线,使通壶充满涌动的态势,并适切地表现紫砂的质感。仿鼓如意壶 高:8.5公分 宽:17公分。盖印:顾景洲底印:足吾所好习而老焉。
雨露天星提梁壶
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充分掌握雕塑与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
鹧鸪提梁壶
顾景舟-鹧鸪提梁壶 盖印:景舟底印:刻款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亲宝,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染浑成一体。
秦权壶
壶形似钟稳重沉着。盖与壶身浑成一体,盖的顺着钟形盖面弧度拱起做桥形钮,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把则呈大椭圆形,壶底内凹。赭红色泽温和中正,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
双环壶
此壶胎体十分细腻,表面由于长期把玩而呈现出光泽,壶身为圆筒状,过桥式盖钮,套以双环。壶嘴捏型精确,出水流畅不留涓滴。把手宽大朴质。整体造型隽永沉稳,有大气。
扁腹壶
扁腹壶形,于转折衔接处皆以大弧型处理圆润丰腴。厚而短的流,浑厚的把手与乳钉形盖的,周身圆团团,上刻有范曾书画,更增怡然自得之感。
此乐壶
壶身扁圆如鼓,下大上小,盖的亦采扁圆形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衬映,使整体造型看来既协调又隽永有味。提梁顺壶身较窄的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壶身上下对称。
井栏壶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