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关于文松的新片《卧虎藏虫》,
一开始,我看到17分钟,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剧情跳来跳去,文松一会有胡子,一会又没胡子。很有魔幻的模样。
不过,熬过略显混乱的前的17分钟,
突然发现——
文松、贾冰的《卧虎藏虫》神似成龙的《双龙会》,一人分饰两角,有点意思。
怎么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呢。
说起《卧虎藏虫》的人设,确实和《双龙会》较为神似。
文松饰演两个不同的双胞胎角色。
一个角色窝窝囊囊、唯唯诺诺。
另一个角色人狠话不多。
两个“文松”,偶然之间,身份互换。
《卧虎藏虫》的笑点也在人物和身份的迥异间悄然而至。
尤其到了两个“文松”来到同一个地域,互换身份下的人物角色差异性得到更多体现。
至于《卧虎藏虫》的电影类型,个人觉得偏向于轻喜剧性质的剧情片。
《卧虎藏虫》的笑点并不密集,尤其看不出东北话特色下的包袱特点,反而把一些包袱融入到剧情之中,这一点,我是有些意外的。
与赵家班其他演员出演的电影作品相比,《卧虎藏虫》的类型展现无疑是有所区别的。
静下来好好讲故事,这是我对《卧虎藏虫》的评价。
其实,电影界不缺热热闹闹、欢欢乐乐的喜剧片,更缺能够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作品。
之前,崔志佳的《东北告别天团》让我眼前一亮。
而这部《卧虎藏虫》虽然前十几分钟有些拖沓,不过,正入正式剧情之后,还是能够比较紧凑地讲述一个好故事的。
文松的演技,对于一人分饰两角的挑战,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当然,不能靠有没有胡子来区分两个不同角色。
我认为,演员之途,都是从不会演戏开始的。
只有经过磨砺,演好一个角色,才能演好两个角色。
一人分饰两角,演好了,更好!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