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结束快一周了,热度可是一直没降下来,后遗症还不小。剧中各路演员都火了一遍。
最近主演张译又登上《新闻联播》,还作为代表发言,锦上添花。
之后《狂飙》剧组又被网友曝光了,一些演员片酬问题。
不过这些消息可信度有点低,因为相关言论有很多,而且数目都不一样。
网上流传的消息中:
第一:张译片酬是3000万,张颂文是30万或者35万。
从数据看,两人片酬差距甚大,简直没有可比性。
巨大的片酬差,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如果张颂文片酬是30万左右,那么他一集也就八九千块钱。(电视剧实际43集,后被剪成39集)
他好歹也算是二三线男星,这点片酬还没网红一场广告的报价高,难以置信。
不过,和早前张颂文的言语对得上,他表示自己拍摄了三部剧目收入在百万上下。
均摊下来,一部剧目可不就是三十来万。
第二:张译片酬还是3000万,张颂文是一集5万,原本43集片酬就是215万。
即便是215万,依旧是和张译的片酬相差甚远。
两人的咖位本身就是相差巨大的,《狂飙》之前的两人,一个是一线顶流戏骨,一个是籍籍无名的三线实力派。
而且,《狂飙》未播出之前名气就是靠张译撑着,很多人都是因为张译入坑的。
剧目播出后,张颂文火了,热度数据直接超过张译三万多点。
张译除了是主演还是艺术总监,所以他是拿两份工资的,43集三千万的话,在内娱并不算最高的。
第三:在此娱记的这种说法里,张颂文是拿到了二到五百万的片酬。
算下来一集就是10万左右的价钱,这个价在圈内也是属于很低的水平。
目前,网上可以查询到的信息是《狂飙》剧组投资7个亿左右。
这个……,说实话,查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夸张的。
据了解《狂飙》拍摄了120天左右,前前后后有10000多名群演参加,剧目演职人员合计600余人,取景地100余处,衣装6500余件。
怎么想,都觉得不会有7个亿之多的投资啊。
再说,如果是7个亿,完全请得起杨洋。后来没请杨洋饰演安欣,据说就是因为要的片酬给不起。
或许我们忽略了一点,女主的片酬。
第四:李一桐片酬据说是一集50万,43集就是2150万。
李一桐的片酬肯定是在千万级别,不过她属于报价高,实际拿的低。娱记爆料说她团队谈好后,她收钱时会自降三分之一的片酬,团队都拿她没办法。
于正也说过,李一桐拿的低,当年《半妖倾城》单集5万,《骊歌行》只要了一半片酬,客串《朝歌》片酬20万。
也就是说李一桐实际可能只要了六七百万的片酬。想来这也是为啥出道演了15部剧目,12部都是女一的原因之一。
有一定演技,本身自带流量,同等明星咖位中片酬还要低。
第五:高叶片酬应该和张颂文差不多。
高叶其实是张颂文推荐给剧组的,她的片酬也很低。
两人是老朋友,算是相互扶持吧。
最后,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明星的收入税务是按照45%扣除的,所以在他们在不运作的情况下,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正常规定交税,那么交了吗?他们到手的片酬是税前还是税后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剧带火了很多人,未来他们的身价都会倍增。
毕竟《狂飙》是央8频道近9年来的收视冠军,最高收视率3.99%,单集最高收视率3.58%,平均收视2.5%。
这其中张颂文,高叶的身价增长幅度一定是最大的。
这两人在圈内都属于是有实力,也演过不少剧,但就是籍籍无名,就是缺一个爆红的机会。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