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1923年11月23日-2007年3月23日)又名毛永寿、毛远义,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之兄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在朝鲜作战牺牲后,及后他是唯一在世的毛泽东儿子。1937年由康生带往莫斯科,改中文名叫岸青。1947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7月抵北京挂阶中校,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60年毛泽东撮合毛岸青与邵华,1970年诞下一子毛新宇。毛岸青晚年居于北戴河总参疗养院,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因心脏病于在北京301医院逝。
毛岸青哥哥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二儿子,1923年11月2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板仓。刚满月的时候,毛泽东奉命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多聚少。毛岸青4岁那年秋天,在参加完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后,毛泽东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长沙板仓杨宅,奉命去发动秋收起义。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毛家三兄弟跟随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远在上海的毛泽东来信,让向振熙将孩子送至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岁的向振熙老太太和20多岁的儿媳李崇德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而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被送往上海的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稚园。
1932年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其实是地下党员)家中,后因为地下党员离开上海,被送往一个女人家寄养,因为生炉子不着,被女主人用铁钎打伤后脑。
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
毛岸青
1936年,在董健吾为首的上海地下党人的帮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乘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取道法国,然后抵达苏联。1937年初,两兄弟抵达莫斯科后,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医院和伊万诺夫城的国际第一儿童医院等地学习。这时,毛泽东已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毛岸青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用名杨永寿。
刚到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
1947年,毛岸青回国,在大连养病。后来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时间长达8个月。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但是,脑袋在上海受到的伤害无法根除。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1967年江青到北京大学万人大会演说,声泪俱下控诉邵华“主动送上门”勾引毛岸青,当时邵华就在台下。
1970年1月17日育有一子毛新宇,时年已经47岁了。
老年时的毛岸青
毛岸青和夫人邵华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晚年的毛岸青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统一,拥护改革开放,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4岁(准确说为83岁4个月)。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参与编辑。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