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名人有哪些(盘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哪个时代更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4 11:32:25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名将其实更多体现于谋略方面,虽然如今来看这些人的谋略其实也很简单,但由于早期战争受“礼制”影响较大的原因,这些人的战法在当时已经是极大的创新。

1、曹刿,长勺之战。曹刿也称曹翙,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乃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劝阻,发兵攻打鲁国,鲁国因此前多次被齐军打败,因此面对齐国进攻鲁国上下十分恐慌,而曹刿则主动求见鲁庄公请求出力。齐军与鲁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鲁庄公本想击鼓迎战,曹刿则进行了劝阻,直到齐国三次击鼓进军,曹刿这才让鲁庄公击鼓出兵,结果齐军大败。战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为何能够取胜,曹刿便说出了著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说。

2、荀息,假道灭虢。荀息,姬姓,原氏,名黯,字息,是春秋时期晋国有记载的第一位相国。晋献公时期,晋国想要吞并虞和虢两个小国,然而这两国之间关系却极为不错,互成掎角之势,于是荀息便献上计策,让晋献公以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两件宝物送给贪心的虞公,虞公对此十分高兴。之后,晋国找借口讨伐虢国,并向虞国借道,虞公因两件宝物的原因而同意。之后,晋国出兵伐虢,没有了虞国帮助的虢国很快被灭,而晋国在班师途中,再度将掠夺的很多财产分给了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竟然同意了晋国大军暂时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的要求,结果很快虞国也被灭了。

3、先轸,城濮之战、崤之战。先轸是曲沃人,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而其军事生涯最为著名的便是城濮之战和崤之战,我们便来说说崤之战,此战乃是历史记载的第一场伏击战。秦国欲霸中原,但东出道路却被晋所阻。前628年冬,秦国便趁着金文兵病逝,晋襄公刚刚继位的时机,长途奔袭郑国,但却被郑国发觉,秦国只好改变计划,灭掉了晋国的邻国滑国后班师。先轸见秦国挑战晋国霸主地位,于是主张狙击秦军,在崤山狭窄之处设伏,当秦军路过崤山时,结果遭受伏击而遭受惨败,秦军孟明视等三名主将被俘虏,军队更是全军覆没。

4、孙武(伍子胥),柏举之战。孙武,字长卿,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尊称为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著名的《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吴国崛起,与楚长期争霸于江淮。前506年农历四月,晋国指使蔡国攻灭楚国附庸沈国,楚国同年则派兵攻打蔡国,吴国君臣认为伐楚时机已到,于是以救蔡为名出兵伐楚。伍子胥与孙武商议之后,以奇袭的方式迅速挺进汉水东岸,之后则在柏举以3万兵力大败楚军20万主力,进而攻占楚都郢都,楚国差点因此灭国。

5、司马穰苴,抵抗晋、燕军队。司马穰苴又称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乃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军事家,相传留有《司马兵法》,被尊为武庙十哲之一。齐景公时期,晋国和燕国经常侵扰齐国边境,令齐景公寝食难安,大夫晏婴便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齐景公与其谈论之后极为满意,任命其为大将,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军队。

除了以上几位之外,春秋时期堪称名将者还有管仲、百里奚、蹇叔、叔孙敖、文种、荀林父、郤克、栾书、子玉、孟明视、养由基、范蠡、狄虒弥、叔梁纥、秦堇父等等。但正如前文所说,此时的名将与后世我们印象中的名将还是有较大差异的,他们更多体现在谋略方面。

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乐”的全面崩坏,此时的战争已经完全脱离了“礼制”的束缚,因此这一时期的战争不仅极为频繁,而且战争形势更加多样化,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使得将领的指挥艺术得到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1、吴起:阴晋之战。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人,乃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著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位列武庙十哲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前389年,秦国出兵50万攻打魏国西河郡,吴起则经魏武侯同意率领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士兵反击秦军,秦魏两军于阴晋大战,因魏军士气高昂、将士用命,终于以五万魏军打败五十万秦军,成功保住河西。

2、孙膑: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因受庞涓迫害而身受膑刑,之后投奔齐国,成为战国时齐国名将,曾辅佐田忌以“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之计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著有《孙膑兵法》,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我们来看看孙膑的成名战“围魏救赵”,赵国于前354年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魏国于是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于次年向齐、楚两国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率兵救援赵国,在孙膑的建议下,齐军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魏国平陵,主力却直扑魏国都城大梁。魏国都城遇险,庞涓只得权力回救,结果在桂陵遭遇齐军伏击,庞涓惨遭战败。

3、白起:长平之战。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江之首,位列武庙十哲。白起一生经典战役极多,例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等等,而其中尤以长平之战最为著名。毫无疑问,白起是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名将,尤其善于捕捉战机。长平之战爆发之后,秦赵两国先后换帅,秦国以白起取代王龁、赵国则以赵括换下廉颇,之后赵括率领赵军发动全面进攻,因不知秦国换帅、增兵而中计,但却被白起抓住机会截断退路,最终聚歼于长平战场,四十余万赵军全军覆没。

4、匡章:五十天灭燕。陈姓,田氏,名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者匡子。匡章可以说是大家比较陌生的一名将领,但他却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山东六国将领,而且更是创下了五十天灭国的辉煌战绩。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趁着燕国处于“子之之乱”中,匡章率兵十万进攻燕国,结果五十天之内便攻破了燕国都城,燕王哙和子之全部被杀。燕国经此一战遭受重创,直到燕昭王时期才有所恢复。

5、李牧:大破匈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战国晚期东方六国最为杰出的将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早期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早期李牧命令士兵只要匈奴入侵,便立马退入营垒固守,使匈奴人误认为李牧胆小怯战。而力不则暗中准备了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之后以故意败退、诱敌深入之计,诱使匈奴单于率领大军杀来,结果被李牧率军从两翼包抄反击,杀死匈奴十余万人马,最终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匈奴就此十余年不敢南下。

相关文章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三国中,东吴领袖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是一位举足轻重且影响深远的英主。他将父兄创立的江东基业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巅峰,成为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故而史籍与民间都有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但在史家和民间艺人笔下,孙权形象呈现出来的却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目: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孙权是具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雄略之主;在民间艺

2025-08-21 01:19:11

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大唐战神薛仁贵为何沦为常败将军?

唐初名将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龙门县修存人,为河东王薛安都的六十孙。贞观末年之际,薛仁贵投军征高丽。相关战役之中,凭借极其出色的表现让唐太宗李世民欣赏不已,并自此进入了唐朝名将行列。随后数十年时间里面,薛仁贵为大唐王朝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然而纵观薛仁贵的一生就会发现,自李世明提拔,薛仁贵每

2025-08-20 02:55: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