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将相和这个典故,很多人相信都曾经听说过。故事的主角,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威胁到与其接壤的赵国。赵国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将军,名叫廉颇。廉颇常年为赵国抵御秦国大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赵国又出了一个人,叫做蔺相如。蔺相如本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大臣,后来秦国提出,想要用地盘换取赵国手中的和氏璧。赵国虽然明知这是秦国的圈套,想要白拿走宝物,却不想给出任何回报。但当时秦国势大,赵国国王也没没有办法。就在这个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带着和氏璧远赴秦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凭借自己的智慧,不但保住了和氏璧,而且也让秦国见识到了赵国抵御外敌的勇气和决心。从这次事件当中,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完璧归赵。再后来,回到赵国之后,蔺相如名声大震,同时也被赵王委以重任。
但是,赵王对蔺相如的重视,却引来了老将廉颇的不满。廉颇认为,自己常年抵御秦国,功劳应该比蔺相如更大,所以经常刁难蔺相如。对于廉颇的刁难,蔺相如确实难得的大方起来,为了国家的大义,避免和廉颇冲突。廉颇知道这件事后,也深感羞愧不已,便自己带着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这也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
廉颇登门之后,两人彻底变成了好朋友,为赵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两人一文一武,也被视作后世朝堂和睦的典范。
但是,你知道后来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吗?
实际上,两人都是抱憾而终!
在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发生几年之后,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登基。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变得越发强大,相比之下,赵国则变得更加的衰微。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蔺相如则是重病缠身,廉颇也已经老迈。新登基的赵孝成王,对国家的认识不够清楚,反倒是想要大干一番。面对蔺相如和廉颇提出的保守策略,赵孝成王弃之不用,转而去信任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再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因为赵王太过信任赵括,让赵括去领兵对付秦国,结果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一战,赵国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大军,自此之后,实力彻底一蹶不振。
当时已是重病缠身的蔺相如,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气的吐血而死。
而老将廉颇,当时则是因为不再被赵王信任,赋闲在家。后来,赵国又被燕国进攻,廉颇再次率军抵御燕国,大胜而回,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就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却又去世。下一任赵王忌惮廉颇的权势,再加上身边宦官的谗言,廉颇终于被迫流亡,先是逃到了魏国,后来又逃到了楚国,最后在楚国去世。
一代名将与名相,最后却落得这样的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