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杨延昭是谁(历史上的杨延昭:守边二十年,让契丹畏惧,还修建白洋淀)

23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7 14:04:15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为杨家第二代的杨延昭也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不过,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与历史上的杨延昭的形象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说杨延昭虽然被人们称为“杨六郎”,可是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他应该是杨业的长子!那么,历史上的杨延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据史书记载,在杨业死后,北宋朝廷对其家属进行了抚恤,“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再加上与杨业一起战死的儿子杨延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玉、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

怎么没有杨延昭呢?原来杨延朗就是杨延昭。958年,杨延昭出生于北汉的都城太原,当时他的父亲杨业还在为北汉效力,而北宋还没建立呢。杨延昭从小就沉默寡言,不过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特别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为儿时,多戏为军阵”。杨业看到后很高兴,说道:“此儿类我。”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延昭开始跟随父亲征战。

979年,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杨业父子也归降了宋朝。宋太宗很高兴,加封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的要职,与此同时也授予杨延昭供奉官的职务。986年,宋太宗发起雍熙北伐,潘美、杨业率领西路军,向契丹发起了进攻。杨延昭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作为先锋,在攻打朔州城英勇无比,“流矢贯臂,斗益急”。

不过,这场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杨业被俘后不屈而死。宋太宗褒奖了杨业的功绩,同时对他的几个儿子封官抚恤。杨延昭作为长子,当时的官职最高,得到了崇仪副使的职务。之后,杨延昭担任过知景州、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到了宋真宗时期,由于与辽国的关系恶化,杨延昭出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负责北部边防。

999年冬天,契丹侵扰边境,攻打遂城。遂城是座小城,没有多少防御措施,在契丹包围后,人心惶惶。不过好在杨延昭就在城中,他召集城中壮丁守城,同时利用天气因素,将水泼在城墙之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从而取得了胜利,“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宋真宗闻讯很高兴,亲自召见杨延昭,予以褒奖。

没过多久,契丹军队再度入侵,杨延昭提前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将精兵埋伏在羊山以西,同时亲自率领军队与契丹作战,且战且退,将契丹军队引入伏击圈,从而大破敌军,“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1002年,杨延昭吃了个大亏,他率军救援保州时,军队尚未列阵,就遭到契丹军队的攻击,结果战败。

不过,第二年宋真宗就恢复了杨延昭的官职,“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与此同时,杨延昭还参与了一项军事工程,也就是今天的白洋淀。当时,白洋淀一带水系发达,但彼此并不相连,在何承矩、杨延昭提议下,修建了“溏泺防线”,用来抵挡契丹骑兵。1004年,契丹军队打到澶州,杨延昭建议扼守险要,趁机歼敌,不过没有得到了皇帝的许可。

杨延昭手中兵力有限,不过他率领直入辽境,攻破古城,对契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没过多久,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实现和平。宋真宗在挑选边将,亲笔写下杨延昭的名字,“命延昭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之后又晋升为高阳关副都部署。1014年,杨延昭病死,终年57岁。

杨延昭“智勇善战”,每次得到皇帝的赏赐后,都分给手下将士,而且他善于治军,“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杨延昭守边有二十年的时间,契丹人对他还是充满敬畏的,称其为“杨六郎”。这并不是因为杨延昭排行第六,而是因为古人以天上的星宿来比拟世间的人物,“北斗六星中第六星主燕”,因此契丹人称其为“杨六郎”。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关文章

从佞臣到诤臣——细说“裴矩现象”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

李渊,到底冤不冤?

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

申不害变法短暂强大了韩国,更开创了帝王权术的先河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迹

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

霍光辅政:为何霍光死后,霍氏就迅速败亡了?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