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范成大简介(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20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25 14:00:37    

引言

提起大宋王朝,历史学家调侃为:“北宋无良将,南宋无良相”,这就是说南宋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给力,特别是“ 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等一系列的政治军事上的败笔出现,使得大宋一片大好江山损失殆尽,大宋王朝走向末路。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即便如此,在文化艺术领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文化的延伸仍然不容小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文化艺术无比繁荣鼎盛的时代,即使内忧外患,南宋时期在文坛仍然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名流。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何许人也?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即今江苏吴县)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在他的那个历史时期,就已是有名的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所以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比较广阔。其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他记录自己异国之旅的“金纪行诗”和后期大量具有归隐风格的“田园诗”。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前者描述了他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描述了山河破碎的悲痛和中原百姓渴望收复故土的心情,也表达了范成大愿意以死报国的决心;

后者主要是他退隐田园十年间创作的,真实的反应了当时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情况,很接地气并极富有乡村气息。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的诗词成就

  • 石湖居士的田园诗,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后人影响深远,从南宋至清初经久不衰。后人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可谓“家家都有一本陆游的诗集,户户有珍藏石湖居士的文集”。
  • 他能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相提并论,足以证明他的成就和影响。品读他的诗词,风格轻巧,且善用典故,佛典。
  • 范成大晚年所作六十多首《四时田园杂兴》,堪称其巅峰之作。近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称之“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 他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在南宋时期虽然不及辛弃疾那么出名,但其造诣也是可圈可点。
  • 由于早年游历金国的经历,并写下很多反映现实的绝句,某些角度来说,他也可以称作一位“地理学家”。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石湖居士”的诗词风格

  • 范成大的诗词早先从“江西派”入手,在后续的学习中,有中晚唐诗风的痕迹,同时他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博众家之所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 他出使金国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诸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的《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关心大众凄苦,字里行间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 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具体生动地描绘出农村景物、田家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具有民歌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牧歌画卷。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首诗浅显易懂,生动地描写了农民为生活所迫,男耕女织,日夜劳作,小孙子虽然不懂得承担耕田织布的任务,可也仿照大人劳动,在桑树底下刨坑种瓜。诗人在这里歌颂了农民的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耞响到明。

  • 紧张热烈的劳动场景,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丰收时节的画面。充分表现了农民的喜悦和劳动时的欢快。同时可以看出诗人对劳动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蝶恋花】

  • 范成大的这首为数不多的田园词,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和谐,读了令人心醉。

一位被历史低估的田园诗人——范成大。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相关文章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三国中,东吴领袖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是一位举足轻重且影响深远的英主。他将父兄创立的江东基业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巅峰,成为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故而史籍与民间都有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但在史家和民间艺人笔下,孙权形象呈现出来的却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目: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孙权是具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雄略之主;在民间艺

2025-08-21 01:19:11

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大唐战神薛仁贵为何沦为常败将军?

唐初名将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龙门县修存人,为河东王薛安都的六十孙。贞观末年之际,薛仁贵投军征高丽。相关战役之中,凭借极其出色的表现让唐太宗李世民欣赏不已,并自此进入了唐朝名将行列。随后数十年时间里面,薛仁贵为大唐王朝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然而纵观薛仁贵的一生就会发现,自李世明提拔,薛仁贵每

2025-08-20 02:55: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