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垮台后,奕劻和三个儿子——载振、载搏、载抡都先后逃到天津,寓居在天津租界。父子四人基本上再没做过什么事,最后基本上败光了家产,都死在天津。清末最富有的王府,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
奕劻(1838—1917)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本来他年轻时已经落魄到就剩下一个贝勒的头衔,后来却因得到慈禧太后恩宠时来运转一路高歌,被册封为庆亲王,成为首席军机大臣,权倾朝野。
这种人生走势,一旦得势后,必然导致他拼命捞钱,其贪腐之黑不亚于乾隆年间的和珅,庆王府被时人讥讽为“老庆记公司”。后来溥仪把满清亡国的责任归咎于他,指责他“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大清灭亡后,京城报纸披露庆王府私有财产,在花旗、汇丰、麦加利、东方汇理、华俄道胜、横滨正金等银行的大笔存款,加上宅邸、珠宝首饰、古玩字画等等,估价达一亿两白银。
奕劻有六个儿子,三、四、六子均早夭,剩下三位公子:长子载振、次子载搏、五子载抡,另外还有十二个格格。三位公子最后都落户在天津。
1917年,奕劻病死在天津,他的三个儿子:载振、载搏、载抡分家,把北京的庆王府分隔成三个院落,载振住在西头一大部分,载搏住中间,载抡住东头。载搏嫌分给他的现款太少,就说:“辛亥前各方面所送的金银珠宝就不用提了,光是辛亥革命时,因为隆裕太后迟迟不发表《逊位诏书》,袁世凯为了恫吓她迅速发布,就向父王和总管张兰德每人报效了300万两银子,这刚几年,钱都哪去了?”
载振(1876—1947)在天津买下小德张的宅邸,改为天津庆王府,一家人在此生活。在三兄弟中,载振算是最会理财的,除了吃银行利息,他还投资30万元与高星桥共同创办了天津劝业场,取得了高额回报。在满清皇族中,载振在天津留下了深刻印记,劝业场现在仍是天津最具标志性的商业中心,庆王府则是五大道最核心的地标。
重点说奕劻的次子载搏。这个人很有意思,人长得帅,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后人都评价他是爱新觉罗家族头号美男,他的照片,也确实完全不输于苏有朋的五阿哥。不过他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件正经事,是在1908年,清廷派唐绍仪访美,载搏同行。但是不务正业确实不能赖他自己,清廷走到尽头,这位遗少也没办法左右时局。所以他只能醉心于声色犬马,花钱如流水,是风月场上的杀手,赌博局中的豪客。
他娶过两房姨太太,一个是前门八大胡同的绝色女子,另一个是天津租界金发碧眼的混血儿交际花。
在天津时,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英租界赛马会。载搏赌运并不好,几乎逢赌必输,曾经一夜之间输掉了父亲当年给他建的一套中西合璧的豪宅——位于北京后圆恩寺胡同,后来成了蒋介石的北平行辕,现在是友好宾馆。
载搏总输,所以自己发了愿,事先声明如果赢了,就把英租界赛马会前面的路铺成柏油路面。结果那天他真赢了一笔钱,但是这笔钱不够铺路的。为了兑现承诺,他又另外拿出一笔钱修路。等于又输了。据说这位帅哥特意站在新铺的柏油路上,让人为他拍照留念。当然,这件事的可信度并不高。
载搏有两个儿子,溥钧和溥铭。载搏去世之后,他的家当也都输的差不多了,溥铭最后只能靠拣破烂为生。当时报纸上常有“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花边新闻。
庆亲王的五公子载抡在天津的旧居,位于德租界海滨路(今台儿庄路)与穆姆街(今徐州道)交口,原是德国商人尚·浮士德的房产,建于1904年的一幢德式洋楼。院中有网球场,种着高大的铁树、龙舌兰、橡皮树等植物,幽静而安逸。
载抡给自己起了两个汉人的名字,一个是抡赞臣,另一个是金赞臣。他的正室夫人孙韫辉,是原山东巡抚孙宝琦的二女儿。孙宝琦做过清政府驻德大使,孙韫辉跟父亲去过西欧。婚后载抡受妻子影响,也热衷于西洋文化。有一年,他带着翻译、医生、秘书、随员,以王子身份周游英、德、法、意、瑞士、比利时、匈牙利等国。旅程中采购了大量翡翠钻石、西洋名画和雕塑珍品,还买了一辆英国汽车,挥霍掉十几万两白银。
载抡喜欢京剧,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谭富英、孟小冬、杨宝忠都是载抡府的座上客。载抡的二夫人李倩如和三夫人夏慰君都会唱戏。李倩如唱青衣,且能粉墨登场,曾在剧场演过《二进宫》;夏慰君擅演须生。载抡自己也唱须生,最喜欢唱《八大锤》。
在天津,载抡仍保持了奢侈的生活习惯,家里雇着司机、厨师、花匠、老妈子等二十多人,长期备着天玉顺、祥泰义等大商店的取货折子,可随意去选购商品,每年三节结账。
虽然载抡不赌,但这种花钱如流水的状态,手头的钱只出不进,到了30年代,生活压力也日渐增大,他只好卖了德租界的洋房,得款20万元,在英租界租下一幢二层楼房。没过几年,载抡花光了卖房子的钱,只得把二夫人李倩如的一枚钻石别针和一个六克拉的钻戒,抵押给朋友,借了一万美元。总之最后是没剩下什么钱。
载抡有一子一女,他的女儿嫁给了慈禧太后的胞弟、承恩公桂祥的儿子。溥仪的妃子文绣有个亲妹妹叫文珊嫁给了载搏的长子溥钧。文绣和文珊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文绣比较通达,能容人;文珊凡事都不肯吃亏。文绣和溥仪离婚,就是文珊极力鼓动的。后来文珊与溥钧也离了婚,姐妹二人在北京租房安家。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