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屈原个人简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他爱的是楚国

39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8 09:40:15    

我国的诗歌有两大源头:其一是北方的《诗经》,其二是南方的《楚辞》,之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甚至历代散文无不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之下。

而《楚辞》这种文体的创立者便是屈原,如果说《诗经》体现的更多的是现实主义,那么《楚辞》所代表的便是浪漫主义。

屈原,既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或者说,屈原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政治家。

1、屈原是楚国贵族

先秦时期,我国姓氏是分开的。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屈原与楚王同姓同宗,均为“芈”姓,只是“氏”不同。屈、昭、景并称楚国三大贵族。屈原志向远大,但并非立志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是要振兴楚国。屈原早年曾在乐平里(湖北秭归)抗击秦军,后来又曾参加楚、魏、赵、韩、燕五国联合攻秦,被楚怀王重用之后便着手变法改革,与楚国的旧贵族作斗争。

《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屈原被逐

屈原是主张联齐抗秦的,但无奈楚怀王并非英主,而遇到的又恰好是秦相张仪。张仪仅仅以“割六百里”商於之地的口头承诺便拆散了楚齐联盟,又到楚国走了一圈,最后还全身而退,楚怀王被耍的团团转。

屈原屡次劝说楚怀王杀了张仪,但楚怀王更想结好秦国,屈原最终被逐出朝堂。

3、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自杀

公元前278年,白起率领秦军攻破郢都,烧毁了楚国的王陵,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狼狈不堪地逃难至陈城(今河南睢阳),从此楚国不复强国之姿,其灭亡只剩下时间问题。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但那又如何?屈原在听到楚国首都被攻破后,在完全绝望的心情下,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而这也正是端午节的来历。

屈原想做一个振兴楚国的政治家,但事实上他始终无法在政治漩涡里同流合污,正是如此,无论他有何等卓越的眼光,他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正是如此,当楚国面临亡国之时,他选择了“殉国”。

4、屈原爱的是楚国,不是秦国,但这不妨碍我们纪念屈原

屈原之所以被世世代代传颂,“爱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屈原爱的是楚国,只是楚国。

楚国,出于南蛮,楚人也自称“蛮夷”,也就是说楚国并非传统的中原华夏族,但楚国最终融入了华夏,爱楚国的屈原也被汉民族永世纪念,纪念的是屈原爱国的“精神”,纪念的并非“爱楚国”。

秦灭楚,在当时楚人眼中同样是天崩地裂的悲剧,八百年楚国就此毁于一旦。但由于时间过于久远,由于民族的融合,今天的我们看秦灭六国已经没有了亡国之感。

试想一下,我们如果生活在战国时期会是哪国人,还会为秦始皇灭六国而欢呼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但我们依然纪念屈原,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大一统与爱国精神并非截然对立

  • 秦灭六国,终结了我国的“封建时代”,从此我国进入“大一统”的帝制时代。
  • 隋灭南陈,终结了汉亡之后的四百年乱世,隋唐在秦汉之后第二次完成了大一统。
  • 元灭南宋,终结了唐亡之后的近四百年分裂之局,使农牧两区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
  • 清灭南明,结束了大明与蒙古的南北对峙,一统汉满蒙回藏,避免了我国在西方列强到来之时的四分五裂。

回到过去,我们可能是楚人、赵人、陈人、宋人、明朝人,也可能是秦人、隋朝人、金人、元人、清朝人,但最终我们都是大一统之后的中国人。

李定国

而屈原、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李定国等等都是在这些“大一统”完成的过程中产生的爱国诗人、爱国将领,我们纪念他们,不只是因为他们是汉人,而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的那一腔浩然正气,正是这种精神使华夏文明世代传承至今。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宁死荒外,勿降也!

··· ···

这些精神不随天下一统、民族融合而改变,犹如当年的屈原爱楚国一样。

这些精神同样昭示后人,秦桧、吴三桂们的遗臭万年不随天下一统而改变。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