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信哲个人资料:出道35年,0绯闻

15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9-19 16:49:24    

出道35年,零绯闻、不炒作、一门心思扑在音乐事业上,放眼整个娱乐圈,大概只有张信哲一人做到了。

被誉为「情歌王子」的他,凭借细腻又温柔的声线,缔造出一首首经典的华语流行歌曲,成为无数人青春里不可替代的珍贵回忆。

不管是那首让他一炮走红的《爱如潮水》,还是《信仰》和《过火》,都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疗愈着每一个在感情里受伤的心灵。

尽管多年来歌迷无数,但他似乎对追名逐利没有太大的欲望,始终行走在嘈杂热闹的人群之外。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中,张信哲如同一股清流,另类、叛逆,甚至有些不真实。

而这,也恰恰是他的不凡之处。

1967年,张信哲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西洛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

他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父亲则是一名牧师。

小时候的张信哲,常常会跟着父亲一起去教会。

而教会对音乐和艺术都非常重视,他也因此受到了熏陶,获得了许多接触二者的机会。

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里,他也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张信哲从小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拉小提琴、学习声乐,偶尔还会和老师一起绘画。虽然年纪不大,但也早早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不过,张信哲的父亲并没有规定和要求自己的孩子,今后一定要走上音乐这条路。

其实,张信哲能进入华语歌坛,纯属误打误撞、一波三折。

读书时,张信哲的成绩一直都很差,高考两次都落了榜,直到第三次才考上了一所基督教效力书院。

由于基督教大学独特的性质,他也因此在大学期间,经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唱歌比赛。

大二那年,张信哲在某次唱歌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而那时台下坐着的评委是两位著名的音乐人,他们都一致认为,眼前的年轻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可塑之才,便将其推荐给了滚石唱片公司。

就这样,张信哲有幸接触到了当时华语乐坛的大哥,李宗盛。

其实,李宗盛第一次见到张信哲时,并不满意。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怎么会说话,还有点呆,这般性格放在娱乐圈里不够吃香,加上张信哲的声线过于阴柔,并不符合当下的主流审美。

于是,李宗盛没有和张信哲签约,这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看走眼」时刻。

在采访中,张信哲回忆着李宗盛面试自己时的场景

好在,滚石的老板不愿意浪费一个新人,便把张信哲送到了旗下的子公司巨石音乐。

但签了公司,不代表马上就能发唱片。

最开始的张信哲,甚至都没有什么唱歌的机会,每天一边干着端茶送水、发放盒饭的打杂工作,一边努力学习音乐知识,等待着机遇的降临。

一年后,张信哲等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热门歌手潘越云正筹备一张名为《男欢女爱》的新专辑,需要找到10个男歌手与她合作,张信哲有幸被选中凑数,第一次走进了录音棚。

虽然全程没几句歌词,但他还尽全力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以一首《你是唯一》正式出道。

可出道了的张信哲,却没有迎来想象中的一炮走红。

1989年,22岁的张信哲连发了三张唱片,《说谎》、《忧郁》、《忘记》,虽然也收获了不错的反响,但距离功成名就还十分遥远。

也就是那一年的年底,张信哲入伍服兵役。

本以为沉寂三年,会让大众彻底淡忘自己,可命运就是爱开玩笑——

张信哲没想到,自己服役回归后,公司为其发行的新专辑《心声》,凭借其中的一首《爱如潮水》,让他迅速走红大江南北。

出道五年,他终于引起了华语乐坛的关注。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过火》、《信仰》、《白月光》、《爱就一个字》……一首首经典歌曲,奠定了张信哲在华语乐坛的歌王成就,更是彻底征服了所有的听众。

韩寒曾在书里,这样形容他:“哪里有女生尖叫,哪里就有张信哲。”

这个出道就不被看好的年轻人,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不过,虽然张信哲爆火了,但他在现实里却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么低调,那么内敛。

他不炒作、不传绯闻、不包装自己,一门心思扑在了音乐创作上,即使唱片行业不景气,他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些违背自己初心的节目要求。

同样,张信哲的感情生活也低调且简单。如今56岁的他,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小孩。

而关于他未婚的原因,坊间可谓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因为他和前女友朱小妹分手导致的。

当时的张信哲太火了,舆论的压力逼得朱小妹没有任何隐私空间,狗仔经常在她家蹲点,只要一开窗就有无数闪光灯和喀嚓声,神经随时都非常紧绷。

外界的过度关注,导致二人最后未能修成正果,女方远走异国他乡,再也未曾联系过张信哲。

这让他心里始终有遗憾,所以再也不敢用明星的身份,同任何人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还有人说,张信哲不恋爱不结婚,是因为要照顾年迈的母亲,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终生大事搁置了。

后来当他步入中年后,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反而没那么在意世俗的眼光了,更不会高调宣布任何感情方面的决定了。

倘若非要找出张信哲成名后「高调的证据」,那或许只能拿他购置的豪宅说事了。

据媒体报道,张信哲各处的豪宅加起来总价值近2亿。

并且在私下里,他还是一位狂热的收藏家,甚至维基百科都为其认证了这个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情歌王子的他,在装修这件事上,却不是那么浪漫。

张信哲的豪宅,内部多以传统的中式风格为主。

软装主要由大量的红木家具、中古单品和名贵艺术画构成,搭配上暖色系的灯光,韵味十足。

不过,这些昂贵的家具,在张信哲的收藏品面前,却又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他在家中开辟了一方展览室,专门用来放置从世界各地拍卖回来的藏品,随着日积月累地积攒,规模越来越大,堪比一个小型博物馆,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除了各种朝代的古董、家具、瓷器和字画,张信哲还非常热衷于收藏旗袍。

但他的目的却并非投资,而仅仅是希望这些物件,能因为被人珍藏而变得更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卧室则与公区和展览室不同,整体风格以简约清爽为主,大白墙搭配同色调床品,营造出静谧和谐的睡眠氛围。

屋内的装饰物也不算太多,几个小型的画作和家居单品便是全部,避免让睡觉的空间变得浮夸,这也像极了张信哲本人的处事风格:简单、纯粹、不做作。

不得不说,张信哲的装修品位,还是与大多数明星不同,少了几分明晃晃的奢华,多了几分猜不透的高深。

而这种风格与普通人比起来,更是相去甚远,可能光他家里一个不起眼的藏品,就够一套寻常小户型的首付了。

尽管住豪宅、家中藏品价值上亿,但比起那些当红顶流,张信哲在娱乐圈里还是显得有些“透明”。

以至于他之前参加一档节目时,还被台下的一位提问者当众“羞辱”过:

“搜索「过气歌手」的时候,相关链接里面就会出现「张信哲」,我想问一下,就是我提过气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会不会内心突然就抓一下?”

其实,这些年张信哲早已接受了这种年轻人赋予的“过气”设定。

或许难堪过,或许无奈过,但更多的是坦然面对。只是无论如何,那份对音乐事业的初心却从未变过,他依旧努力为听众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图源:抖音@百川综艺季

更何况,那批懂他、支持他的人,并不是消失不见了,只是老了罢了——

前些日子,张信哲的2023年巡回演唱会门票一经开售,便瞬间售罄,何来过气一说呢?

总而言之,低调也好,过气也罢,不管外界如何评论,张信哲都不在意了。

他游离在喧嚣热闹之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调,经营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做热爱的音乐,不向市场妥协;住独特的房子,不去计较成本;过自洽的生活,不需要被认可。

真好,记忆中的那个情歌王子,一直都没变过。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