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郭冬临个人资料:为何消失在春晚舞台,那个温暖的郭叔,究竟经历了什么?

15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22 21:36:58    

每年的春晚,相信最受大家期待的节目除了相声,就是小品了,喜欢看小品的人肯定忘不了那个憨厚老实、幽默风趣的光头郭冬临。

如果您对小品不感兴趣,那你肯定对那个说着“肚子胀,不消化,家中常备健胃消食片”的人有印象。

郭冬临给我们以及我们的父辈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这个镜头前永远给我们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好人郭子”,我们都被他的幽默风趣和开朗热情“骗”了,深扒他的经历后,让人心疼。

1966年,郭冬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郭冬临的父母都是曲艺工作者,父亲是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郭昌仪,母亲是徐州琴书演员。

出生在这样一个文艺世家,郭冬临原本能拥有一个快乐童年才对,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郭冬临大伯的原因,导致了郭冬临一家受牵连,父亲的工作因此没了,母亲也被赶回老家烟台。

父亲和母亲的事业受创,直接让家中断了经济来源。为了生活,郭冬临的父亲郭昌仪只能选择去干苦力活,尽管没日没夜地打拼,换来的也只是微薄的收入。

因此郭冬临和两个哥哥每天的伙食也仅仅只是稀粥和馒头,压根吃不饱,而父亲和母亲更不用说,俩人常常吃不上一口东西。

有一次大冬天,郭冬临跟着父亲去拉车送货,路过一个面馆闻到香味,郭冬临父亲才想起来俩人一直没吃上午饭,而此时已经下午三点了。

父亲心疼地看着郭冬临,从怀里掏出仅剩的一张饼,对郭冬临说,天凉了,你得吃口热的,你等着,爸爸去跟面馆里的人要碗热汤,咱们就着汤吃点饼。

可是经过父亲一番哀求后,郭冬临和父亲得到的回应却是服务员的一个白眼。看着饿到不行的儿子,郭冬临的父亲对他说,没事儿子,咱们在这等会,有人喝剩不要的汤,咱们再要来。

等了一会,还真有人起身要走,碗里剩下半碗汤,可这个人看到郭冬临和父亲走到跟前时,特别鄙夷地看了他们一眼,往碗里吐了口口水才转身而走。

即使这样,郭冬临的父亲还是选择把这碗汤里喝了,把饼给郭冬临吃了。长大懂事后,这件事成了郭冬临心里无法言语的痛,不管何时说起这件事,郭冬临总会掉下眼泪。

他的父亲,他最爱的父亲的自尊心在那一刻被践踏得体无完肤。而这也只不过是那段艰难岁月中的小小片段。

原本生活已经够艰苦了,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郭冬临的父亲有一天在干活的过程中把腿摔断了,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就倒了,这时所有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于是5岁的郭冬临便跟着母亲开始了走街串巷说评书的生活。俗话说得好,困境练就人,童年的经历和深受父母文化熏陶的郭冬临,10岁多就能独自登台表演。

这样的表演经历让没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他顺利地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大学期间,郭冬临脚踏实地,苦学基本功,从上戏毕业后,郭冬临又凭借自己的能力,一举考进北京人艺继续深造,为他的表演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

可是还没等到郭冬临在演艺事业上取得成就,郭冬临的父亲就在他20岁那年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他。带着没能让父亲过上好生活的伤痛,郭冬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加倍孝顺母亲。

功夫不负苦心人,1993年,在郭冬临27岁这一年,迎来了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机会。那一年他参演的小品叫《市场速写》,可是作为春晚舞台的新人,郭冬临的第一次春晚舞台表演在一众大咖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反响。

两年后,郭冬临再次登上了春晚舞台,和李文启买红妹带来小品《有事您说话》,经过两年的总结反思,郭冬临这次的表演更接地气,笑点十足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而郭冬临也因此一炮而红,从此开始成为“春晚钉子户”。

前后共21次登上了春晚舞台,成为了春晚舞台中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平常的小事在他的表演下越发耐人寻味。每年坐在小板凳上等郭冬临的小品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期待。

可是成功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成也萧何败萧何”,小品让郭冬临成为了春晚的常客,也让他因此而退出春晚舞台。原因是为何呢?麻烦各位观众朋友点个赞加关注,回家不迷路,我们继续为你解说。

事情起因于2017年的春晚,万众瞩目下,全国人民迎来了郭冬临和“国民姥姥”孙桂田合作出演的小品《取钱》。

小品表演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孙桂田接到一个诈骗电话,骗子正好操着一口河南口音,这个细节引起了河南人的不满,凭什么要用河南话给骗子配音?这不是对河南地域黑吗?

小品演出结束后,导致郭冬临成了堵在地域黑枪口上的人。有一个在西安工作的河南律师以侵害河南人名誉权为由,将郭冬临告上了法庭。

一下子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出现这样的失误,难道全部的责任全在郭冬临身上吗?

我们都知道,能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节目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出来的,非常的严格,出现这样的失误,编剧、导演、演员、整个节目的负责人等都脱离不了关系。

可正因为郭冬临是这个小品里最红的演员,所以大部分矛头都指向了郭冬临,而郭冬临从这件事后转年没有再次登上春晚舞台,消失在大荧幕。

直到2018年,郭冬临开通了微博,并笑称自己是“三无人员”,无签约公司无经纪人无助理,发了微博后,对网友们的每一条评论都一一回复,这让很多网友觉得非常温馨和感动,那个笑起来有着大酒窝的“光头郭子”好像又回来了。

转天,郭冬临又发了一条感激微博,他说,昨天是我这一辈子跟朋友打招呼最多的一天,满满的都是感动,在下郭冬临何德何能收到了这么多的祝福和关注,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朋友。

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郭叔,我是看你作品长大的,郭冬临说看到这里自己热泪盈眶,并不是感慨岁月和人生,而是深深地为这些孩子高兴,高兴我们都长大了。

最后郭冬临还祝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也谢谢大家让他在温暖的陪伴中变老。自此郭冬临活跃在互联网各个平台上,短时间内粉丝暴涨,成为了一线网红。

从“春晚钉子户”到“网红”,很多人觉得唏嘘,觉得郭冬临的身价降了,其实不然,郭冬临依然热爱表演,他通过一个个用心拍摄的短视频和段子来向观众展示自己,他的表演水平依然在线,只不过是从电视荧幕换到了网络平台。

展示自己的舞台形式变了,可不变的是郭冬临对表演的初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不管经历过什么波折,郭冬临始终给我们呈现出乐观、积极向上和温暖的一面,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至今仍然喜欢郭冬临的原因。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