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陆游简介(陆游生平简介)

58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7-28 10:00:10    

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出自江西诗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以其高度的爱国思想和独具一格的“放翁体”,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晚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氛围的仕宦之家,曾祖陆?、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在经学或文学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陆游降世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的动乱时期。他的父亲做到淮南计度转运副使,在卸任回京的途中,陆游出生于淮水之滨。尚在襁褓之中,他便随着家人流寓荥阳。次年,金兵攻陷北宋国都汴京。陆游的父母带着他自中原“渡河、沿汴、涉淮、绝江,间关兵间”,归山阴(《诸暨县主簿厅记》)。金兵过长江后,又逃到东阳(今浙江东阳),直到他九岁时才重返山阴,他的童年是在“儿时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所结交的多是一些爱国志士。父辈交往中的言谈对陆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陆游在他晚年所写的《跋傅给事帖》里回忆当时的情况说:“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已经萌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感兴》),青年时代便立下报国的壮志。

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以荫补登仕郎,绍兴二十二年(1152),陆游被荐参加锁厅试,即在职考试,第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当时秦桧因孙子秦埙被降低名次发怒,加以陆游又“喜论恢复”,“语触秦桧”,因此陆游竟遭黜免。从此陆游返归乡里,一面致力于诗歌的写作,一面研读兵书,学习剑法。秦桧死后五年,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才去福建宁德县任主簿,后改授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被罢归乡里。这时,曾几也住在会稽。陆游十八岁就从曾几学诗,这时来往更密切,他说,“无三日不进见,见必闻忧国之言。”(《跋曾文清公奏议稿》)孝宗即位,朝廷中主战的老将张浚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据《宋史》本传记载,这一年“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被孝宗召见,皇帝称赞“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这时陆游乘机提出了许多有关军政方面的建议,我们从他所写的《论选用西北士大夫?子》和《代乞分兵取山东?子》两个奏折里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军事见解。陆游积极支持张浚北伐。此后,由于陆游议论孝宗皇帝宠信的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荧惑圣听”,激怒了孝宗,遂被放出为建康通判。乾道二年(1166),陆游又被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除了隆兴通判的职务,返归山阴。

乾道五年,宣布陆游为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通判。次年五月,他自山阴启程,溯江而上,沿路游览山水,凭吊了李白、白居易、苏轼、屈原、杜甫等大诗人的遗迹,“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到夔州以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四川宣抚使王炎,是以副丞相名义任此职,积极准备收复失地,大军进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陆游从夔州到南郑,终于走上了当时的军事前线。从此他不断来往于前线和南郑中间,有时射猎深山,有时戍守要塞,亲身感受了这里的爱国民众迫切希望抗击敌人的热情,考察了南郑一带地理形势,并为王炎出谋献策,提出了经由周至县西南骆谷直取长安的路线。这时期从军的豪迈生活,报国的战斗热情,必胜的坚定信念,对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自己也认为南郑的生活使他获得了“诗家三昧”。后来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剑南诗稿》。但是由于南宋统治者的怯懦,根本无心北伐,他虽在前线,却不能出兵杀敌。王炎被调离川陕后,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他怀着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吟诵着“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的诗句,问自己是否算一个诗人,抒发了他报国志愿不得实现的忧愤。

陆游调回成都以后,相继在蜀州(治今四川崇庆)、嘉州(治今四川乐山)、荣州(治今四川荣县)等地供职。嘉州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作过刺史的地方。陆游这时写下不少回忆边防前线生活的诗歌。他在《观大散关图有感》一诗里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完成杀敌报国的志愿,即使死了也是有意义的。同时写的《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更进一步表达他复国的决心。这时期调遣频繁,陆游颇不如意。淳熙二年(1175),诗人范成大来成都,节制四川军事,以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二人本来有文字之交,这时更是往来频繁,诗酒交欢,又因陆游不拘礼法,言官说他“燕饮颓放”,他干脆自号为“放翁”。

淳熙五年(1178),由于他的作品“寄意恢复,书肆流传”(《四朝闻见录》),受到朝廷注意,被召回临安,先后担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十三年(1186),权知严州。淳熙十五年(1188)除军器少监。次年,光宗立,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他针对当时弊政提出的建议,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被罢斥,退居山阴。

从光宗绍熙元年(1190)开始,到他去世的二十年间,除去约一年的时间到临安主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外,他的晚年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山阴三山村度过的。这时期,他的生活清苦平静,如《贫甚戏作绝句》其八:“?米归迟午未炊,家人窃闵乃翁饥。不如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陆游也写有和陶诗,注意学习陶渊明,如《自勉》诗中说“学诗当学陶”。诗风也趋平淡。诗中不时流露出消沉的心境,但爱国热情并未消退,如“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直到临终之际,还写了着名的《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