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秦国历史上第一功臣是谁,有人会说是当年秦穆公的百里奚,因为他帮助穆公称霸,若非他帮助穆公称霸西戎焉有后来的秦国;也有人说是商鞅,因为秦国的强大全是建立在法治上面的,而商鞅正是完善秦国法治的人。
然而很多网友却认为,大秦真正的功臣当属于郭开,他才是秦国真正意义上的“功臣”,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秦国的“卧底”。
当时秦国虽然战力强大,可是面对山东六国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其赵国边骑战斗力甚至不输于秦国锐士,而也因为燕赵地区的豪迈性格,赵国可以说是名将辈出,从赵武灵王、廉颇、赵奢、庞煖、李牧等等,每一个都让秦国头疼不已。
就算是秦国拥有白起和王翦这样的绝代名将,可是碰上廉颇、李牧等人,秦国始终拿他们没办法,甚至有人断言“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而就是这么厉害的两个人却同时败给了一个人:郭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中国古代的至理名言,对于军队来说一个优秀的将领能够让他们无往不利,而军队的越战越强可以帮助国家强大,魏文华凭借吴起扩地千里,齐威王凭着孙膑建立霸权,秦昭襄王靠着白起东出一打六。
而赵国则是靠着廉颇和李牧在战国后期一人单挑秦国,然而赵国在军事上虽然强悍,可是由于没有进行全方位变法,所以政治一直是其短板,赵国虽然不缺将,可是缺相,否则郭开怎么可能上位呢?
《大秦赋》之中对于郭开的来历说的挺清楚,郭开从小就陪着赵悼襄王读书,后来赵悼襄王成为赵王以后,念及郭开的情分,所以就将他一路开绿灯似的提拔,最终成为了赵国丞相。
郭开这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在当时廉颇看不惯郭开的谄媚行为,在先王面前多次要将郭开治罪,都被郭开侥幸逃过一劫,也因此廉颇得罪了后来的赵王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继位之后对廉颇很是忌惮,不得已之下廉颇只有出逃楚国。不过面对秦国的大军,赵国没有廉颇实在扛不住,因此不久之后就想召回廉颇,而郭开使计用了一招“廉颇饭否”让赵悼襄王误以为廉颇已经老了不经用了。
而廉颇之后,赵国又成长起来了一员大将便是李牧。在赵国末期,李牧可以说是一个人独挑赵国的危局。可是对于郭开来说,李牧这个人功劳太大了,如果任由其发展势必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便想要除去李牧。
而赵国有一个传统,由于赵国地处苦寒之地,周遭又有匈奴入侵,为了保障军队战斗力,赵国给予武将很大的权力。但是另一方面又导致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经常出现,比如廉颇就是如此,在当时更是攻击同为赵将的乐乘,而李牧在代地之时也是经常不听赵王号令,一直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打击匈奴。
而郭开就利用这一点决定铲除李牧,当时郭开故意造谣李牧,说李牧有谋反之心,赵王迁一听不得了立马要召回李牧。当时李牧正和秦国军队作战,一旦交出兵权秦国势必大军压境,因而李牧便拒绝了赵王的诏令。
不过这一下就直接坐实了李牧的“谋反”,本来赵王还心有余悸李牧是否真的谋反了,而李牧拒绝交出兵权的行为直接让李牧一下子落入了郭开的陷阱,最终李牧被冤杀。
在当时秦国为了能够顺利东出,大肆贿赂在各地的六国朝臣,齐国有后胜,而赵国郭开也在其列,说郭开是秦国的“卧底”倒也没错。
在《大秦赋》之中为了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也为了彰显主角嬴政的英明神武,这个大秦第一“功臣”被嬴政“烹杀”了,他当时大肆掠夺赵人财宝以至于让秦国落下了口实。
而郭开这个时候真的就变成了“锅开”了,甚至网友还留言说“郭开死了,我心里好难过”。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郭开并非死于烹杀,当年郭开对于秦是有功劳的,而秦国为了渗透六国也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假设对于郭开就这样卸磨杀驴的话,不单单在郭开身上的投资会打水漂,彼时的六国也再无替秦国效力可能。
因此赵国灭亡之后,秦始皇嬴政并未杀郭开,也念及他一人解决赵国两大名将的“功劳”封他为上卿,然而秦始皇嬴政也知道这个人不可重用。
你想啊,郭开既然能背叛赵国,也难保将来不会背叛秦国,因此只是封了他一个荣誉性官职却并未对其重用。
而郭开这个人呢?就如同《大秦赋》之中的嬴傒所言:贪婪炽盛,当时郭开在赵国当丞相之时给自己打下了不少的家底,投靠秦国之后就定居咸阳了,可是呢?他也舍不得自己在邯郸的财宝,于是便想把自己的家产转移到咸阳,然而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当时那个乱世之中,一个人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宝你说能让人不觊觎吗?因此就在这个途中,郭开被劫匪杀了,他的财宝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很显然,人们对于这段历史是由存疑的,一部分人认为这伙盗贼是赵国遗民假扮的,因为郭开毁赵让赵国对其恨之入骨,这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正是秦王嬴政的目的,派人假扮盗贼,将这些年在郭开身上的投资通通收回,自己还不用落下口实。
然而,无论是哪种死法,对于郭开来说是便宜了他。对于赵国来说,他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一个人解决了两大名将,真可谓是大秦第一“战神”,就连白起、王翦都没这样的战绩,郭开做到了。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