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晋文珂(读史专栏作者)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首《八至》,想必很多人听过,但对其作者可能不是太熟悉,她就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才女——李季兰。她没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名气,但才华横溢的她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女诗人。
李季兰出生在盛唐,在“唐初七杰”以及李白、孟浩然等人才辈出的时代,她没有被这些“大人物”掩盖锋芒,而是能站在哲学的高度,以敢爱敢恨的才女形象留给世人。
李季兰生于吴兴,才高貌美。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这段话不难看出李季兰容貌甚好,光是萧散两个字,就仿佛看到了一位深情自若,从容淡定的美娇娘。
传闻李季兰六岁时便作“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结果被父亲认为此诗不详,送她到了玉真观出家。
就这样,李季兰每日在观中作诗弹琴,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
十六岁的李季兰,自然是亭亭玉立,面容姣好,再加上一身的才华,在那个开放的盛唐,当然也耐不住寂寞,毫无新意的观中生活,使她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文人骚客与满腹诗情的才女结合,向来都是令人传诵的佳话。像李季兰这种才情满腹又眉目如画的女子,自然少不了几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与当时的名士朱放、皎然、陆羽等都有或甜或苦的感情。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瞰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青春年华的少女,正是对爱情向往憧憬的年纪,在道观中的李季兰难免心生寂寞,这首《感兴》,毫不保留的透漏了她寂寞的心境,大有一副“锁在宫中无人识”的姿态。
终于,在一个午后,偷偷跑出观的李季兰遇见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男人,他就是隐居名士朱放。两人一见如故,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好不欢快。
可以说,朱放在年少的李季兰心里留下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使她枯燥无聊的生活霎时间有了生机。
只可惜朱放后来离开吴兴,并且此后再也没回来过,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两人也就此断了联系。
朱放离别时,给李季兰赠诗一首: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由此可见,朱放对这段时间的相处,也是非常留恋的。
后来,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失去朱放的李季兰长昼无聊,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渲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就在李季兰还沉浸在对朱放的思念中时,她的生活中迎来了另一位多情男子——陆羽。
陆羽,著有《茶经》三卷,人称“茶神”。其身世坎坷,原是一名弃婴,被一位姓陆的僧人捡回,取名陆羽。陆羽在寺中饱读诗书,也是一位名士。
因为李季兰在当时已小有名气,所以住在附近的陆羽慕名前往。两人因为成长经历相似,谈得很是投机。从谈事论文到惺惺相惜,从互诉衷肠到知心密友。两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就成了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
不仅如此,她和陆羽还有一段榻前相伴的甜蜜。当时李季兰身患重病,陆羽听闻,赶忙前往,在李季兰榻前精心服侍,为她煎药煲汤,李季兰对此更是感激不尽。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虽说现在的影视剧中总要安排一女两男或是两男一女的三角恋,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高的收视率,观众看着觉得很起劲儿,事实上,在李季兰的身上,也发生了一场三人间的感情。
陆羽日日与李季兰谈天说地,不禁对这个才貌双全,眉目含情的女子动了心。奈何造化弄人,李季兰却心属陆羽的朋友,僧人皎然。
皎然,俗家姓谢,是谢灵运的十世孙,工于文章。李季兰在和皎然相见后,便被他深深吸引。
然而,面对李季兰的暗示柔情,一心事佛的皎然却不为所动,并写下一首《答李季兰》给她: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见皎然这样答复自己,李季兰虽有满腔热忱,也只能望而却步了。但李季兰仍心属皎然,不能接受陆羽。
别看李季兰能写出“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但她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并且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
都说大唐风气开化,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骑烈马,穿齐胸襦裙,尽显女子的娇媚与豪爽。这一点在李季兰身上愈发明显。
李季兰可以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来形容。静能琴棋书画,谈诗作赋;动能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与男性友人谈笑风生。真的很像《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敢爱敢恨向来都是李季兰一向的处事风格,但再生性洒脱的人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李季兰一生虽有朱放、陆羽等人的情意绵绵,却一生未嫁,难免令人惋惜。
随着声名的远播,李季兰的才名传到大唐天子唐玄宗的耳朵里。玄宗皇帝想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名才女,便下旨召她入京一见。
当时的李季兰已不再是少女,不免伤春悲秋,感叹年华易逝,写下了一首《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收拾一番,出发赶往长安。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从这句诗不难看出,李季兰对自己当时的容颜老去耿耿于怀,虽才名远播,却人老珠黄。
但不管怎样,终是天子召见,若能顺利入京,凭借她的才气,定能名扬长安。可惜造化弄人,李季兰这一去,却正好碰到安史之乱爆发,而她又恰恰落入叛军的手中,不懂政治厉害的她为叛军首领写了一首诗,结果最终被朝廷扑杀。
一代才女李季兰终究不得善终,实在令人惋惜。陆羽听闻李季兰去世的消息,自然郁郁寡欢,从此隐居山林。
但不管怎样,李季兰在人世间四十多年,虽久居道观,但能与朱放、陆羽等人相逢一场,也是幸事。人生虽短,却能在人才辈出的盛唐时期,十六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世事洞明又天真烂漫的李季兰。值得我们去记住她。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