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
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从19岁也就是现在人大二年纪开始,李世民就作为唐朝的军事统帅外出作战。他一生亲自进行了25场战役,其中21场是在公元621年,也就是他23岁前(虚岁24)就已经帮助家族打下了江山,其中绝大部分都取得了胜利,只有两场野战战役吃了亏(浅水原之战和洺水之战),野战获胜率超九成。
普通人上学四年拿了毕业证,李世民四年夺取了天下,仅仅是洛阳大战击败王世充、窦建德,他就帮助家族夺取全天下百分之五十四的人口,加上关中和山西的贡献(夺回山西),他夺取的地盘人口占了唐朝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李世民25岁前进行的战役中,他还斩首、俘虏了十万以上的敌人,在名将圈也是十分耀眼的成绩。
我们可以用他和历代开国君王进行对比,西汉刘邦用了八年时间夺取天下;刘秀夺取天下用了12年;三国时代的曹操用了30年还只得到了天下三分的效果;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战绩很出色,但家族是用了两三代人的时间才入主中原,努尔哈赤要到60岁以上才达成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杀敌成就;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28岁占领南京,他用了22年时间统一全国。和李世民并列的赵匡胤,生前也没能彻底横扫所有敌人的壮举。更何况李世民的皇帝任上还四处出击,让26个外族君主成了唐军的俘虏。
中国君王级的名将中,只有项羽有类似的成就。项羽25岁夺权,26岁时在巨鹿重创秦军,一举成为40万人的统帅。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李世民有些类似,都是善于看破敌人破绽的天赋型选手,都可以带着骑兵进行突击作战,双方的获胜率也很类似,也几乎都是不败级。此外西汉的霍去病也是一上战场就是满级天才,霍去病18岁上战场,25岁去世,七年时间完成了斩首匈奴骑兵11万人的壮举,是中国古代战争甚至世界战争史上斩首骑兵最多的人。霍去病的战绩在名将圈能把李成梁等人衬托成学渣,毕竟李成梁打了30多年仗才斩首敌人1万5000人,朱棣斩首蒙古人才刚刚超过两千人(但他杀死了自己老爹留下的20万明军)。
国外名将级的君王中也只有亚历山大可以媲美李世民(瓦萨王朝也有类似的少年天才,可惜他们总是功亏一篑),亚历山大就是在25岁时完成了高加米拉之战,为自己打下了一个大帝国。李世民的军事成绩很惊人,更重要的是他还很年轻,他横扫群雄后只有23岁,登上君主宝座28岁,这就决定了他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压制同时期的军事天才。和他同时期的李靖年纪太大,李绩成为战场上的无敌统帅要到50岁左右,在同样的年龄段李世民确实对这两人有碾压优势。
历史上的名将、君王很多,李世民这样的确实少见。和他成就、天分类似的项羽终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王朝,霍去病不是君王,亚历山大是外国君主,那句“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战国时期,骗子横行,恶棍当道,而苏秦完全是个另类。他身兼6国宰相,凭借合纵术,游走诸侯国之间。他曾递给秦国一份盟约,吓得秦惠文王15年不敢出函谷关。当时的燕国君王姬哙,年事已高,学习尧舜禅让,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国相,子之。图源网络 侵删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在兵荒马乱的战国年代必将产生皇室动乱。果然
2025-08-10 01:18:23在春秋战国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整个一个体系就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然后是平民和奴隶。本来诸侯是要向天子缴税的,但是时间长了就出问题了,诸侯不缴税了,天子也拿诸侯没有办法,本来卿大夫要给诸侯缴税,但是时间长了卿大夫也不缴税了,诸侯也拿卿大夫没办法,那国家就收不上税了。后来随着两大技术发展进步,原来
2025-08-10 00:50:50邹忌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威王上任的时候,邹忌因为用鼓琴比喻成功游说齐王,而被任命为相国,后来他也辅佐齐宣王,在他的从官生涯里,邹忌劝说齐威王奖励臣民积极进谏,他主张修订法律,严格执法,从此齐国走上富强。邹忌(网络图)齐威王求贤若渴,邹忌抓住机会,通过将君臣关系比作鼓琴奏乐,获得齐威王赏识,被封为
2025-08-09 12:19:02平原君家的高楼靠近一户老百姓家。这家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这情景,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不远千里来这里,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鄙视姬妾啊。我不幸有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讥笑我,我希望得到讥笑我的人的脑袋。
2025-08-09 11:50:24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