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是大学老师,站在讲台上威风凛凛。
而他却看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放下“教鞭”,开始了他的“刁钻”主持生涯,主持的《今日说法》,深受观众的喜欢。
但是,在名利的驱逐之下,他又化身“导师”,为别人谋未来。
从大好前程一步步迈向“低谷”,坠落的同时他也在“堕落”。
他的故事印证了网络热语“不作死就不会死”。
一、内蒙汉子张绍刚
1972年,张绍刚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他没有优越的家境,但张绍刚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而且他的语言能力很强,总是能抓住“重点”。
在家人看来,张绍刚应该学习机械,毕业后好在老家机械厂上班,毕竟这是“铁饭碗”。
然而,张绍刚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讲台”才是他的舞台。
高考的时候,张绍刚瞒着家人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传媒大学)
进入大学,张绍刚虽然没有太优秀的外在,但内在与语言的功底,加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让老师与同学们都刮目相看。
这个“内蒙”的汉子,在同学中,就是神。
一个叫“王倩”的学霸姑娘,开始注意这个“看着粗犷”,实则内心极为细腻的张绍刚。
大学的四年,张绍刚没有虚度,他认真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
而后被保送上了“研究生”。
而一起保送的还有“王倩”,两人在读研的时候开始了恋爱。
1996年,张绍刚毕业,并留校任教。
让他与“电视”有了联系。
二、老师?主持人?
在传媒大学,他从事的是“编导”工作。
利用上课的时候,把讲台硬生生地让他演绎成了舞台。
讲述的课程“头头是道”,学生们很喜欢。
但是他身上也有一些“毛病”,那就是爱骂人,也许是骨子里觉得自己“优秀”,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
只要学生听不懂,他就“骂人”。
在这种严厉的作风之下,张绍刚的某些闪光点被发现。
正巧那会有一档节目缺少个主持人,张绍刚被学校派去顶位。
他的主持风格“刁钻、刻薄”,总是站在“大众视角”看问题,很快他就迎来了转机。
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今日说法》栏目,凭借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成为该栏目的主持人之一。与新人撒贝宁在一起。
这一次,他继续风格,主持了这个节目,在很多观众心中,张绍刚“敢说话、会说话、睿智”。
但是在央视,人才堆里,张绍刚的主持风格很快就不适应“当下时代”。
因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很是讨喜。
慢慢的,张绍刚就被“孤立”。
几年下来,张绍刚的人脉不仅不见长,还得罪了很多人。
不够圆滑的他,领导不喜欢、同时也烦他。
2010年,张绍刚出走央视,转战天津卫视,主持《非你莫属》。
有“大学老师”这个护身符,再加上“央视名嘴”的光环,张绍刚很受欢迎。
2011年,网络红人“焦双喜”求职,豪言称“以后是网络的时代”,张绍刚说“口味太重”。
BOSS们说“娱乐产业可悲,因他而可悲”。
由于价值观得不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遗憾无人提供职位,欢快离场。
然而,他“刁钻、刻薄”的状态,很快就让他成为了“网络公敌”。
2012年1月,海归学子“刘俐俐”求职,被张绍刚称“不尊重舞台”,说她是“贱笑”。
被刘俐俐回怼。
而后,李开复、徐小平、姚晨等名人都加入热评大军中。
徐小平表示主持人对一个无辜女孩的冷嘲热讽和无中生有的指责,使得这个节目蒙上了难以洗刷的羞耻。
李开复随即也评论支持刘俐俐,称其被陷害,“节目设计有严重问题”
姚晨则对此女孩很有兴趣,“哪儿能联系到这个姑娘,我们团队欢迎她。”刘俐俐所喜欢的黄欢老师也在微博中声援她,称刘俐俐是一匹千里马,暗讽主持人嘉宾不懂驾驭,“越是千里马越挑驾驭者。优秀的骑手也一定同时也是懂马识马之人。
张绍刚咄咄逼人,有失公允。
好在,刘俐俐的才干有人赏识,台上被藐视,台下被芒果台看中,成为了主持人。
2012年5月,一个“海归学子郭杰”在舞台上求职。
他有10年的法国留学经历,而且他有很多职场的经历,拍过短片、做过策划、摄影……
但是,他介绍自己的时候,“BOSS”们却对他(学历)提出了质疑,还讽刺他“造假”。
被“老板们”讽刺,“文颐”考他法语,他没听懂,不是因为他不会而且“文颐”才是那个“假货”。
而后,学历被老板们说成了“读了就给”。
张绍刚说“我不愿意打假”……
随后,文颐说他的学历是“小中专”的程度……
瞬间,郭杰被“气晕”。
歪倒吓,张绍刚冷漠地拽着衣角说“你是在表演吗”?
冷漠、不屑、讽刺……
最终,郭杰遗憾地退场。
当此次事件发酵之后,法国大使馆出面澄清,为郭杰“道歉”。
但文颐没有道歉,而是极力为自己辩解。
两次事件,张绍刚真的“够狗”。
在《春妮的周末时光》中,撒贝宁调侃张绍刚说“是不是事先安排好的,为了节目效果”?
张绍刚直接回怼“小撒最爱装”。
面对“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张绍刚被迫辞职,回到了“讲台上”。
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却选择了“堕落”。
三、网络时代,我该挣钱
为了生计,张绍刚开始在“地方卫视”主持小节目。
2016年,张绍刚开始转战“综艺”,在《奇葩说》中,讲“荤段子”,无底线地搞笑。
褪去了“老师”的严谨,他放飞自我,不断地突破自己的下线与底线,而且把别人的“感情、生活、事业”当笑话讲。
2017年,李诞搞出了一档《吐槽大会》。
张绍刚“花里胡哨”的当上了主持人。
每一期节目都被“嘉宾们”怼到“尴尬的笑”。
“四五十了,穿得花里胡哨、尖酸刻薄、惹人反感”
张绍刚为了“挣钱”,还有一套自己的说辞“过去我主持几期的时候,弹幕都在让我滚……可是我就是不走,现在又让我回来,你们当我是回旋镖吗?”
他被怼成“大胖娘们”。
即使不招人待见,但张绍刚依旧是“我就这样,你打我呀”。
四、作,也是一种成长?
在张绍刚的世界里,“作”也是一种成长。
曾经在央视的时候,他就是个临时工。
但是,主持人的风格与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他不够圆滑。
张绍刚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就是世俗。
在《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是对世事洞悉明了也是一门学问,对人情熟悉通达就能化做文章。
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什么是“圆滑”,其实圆滑也是一种“江湖”。
江湖是什么?
不是打打杀杀,而是江湖上的“人情世故”。
梁漱溟先生说“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生的三大关系之一,人和人的关系搞不好,人生是要出大问题的。
曾经的“青帮教父杜月笙”曾说“我的一生就靠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
而,张绍刚却不懂“江湖”,不吃“面食”,不懂“人和人的关系”,在陨落的同时,选择了堕落。
作,不是成长。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由刀郎凯撒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
(原创文章,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