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秦国法家的代表,王安石曾称赞他的变法是“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作为一名法家代表,到底师从于谁,众说纷纭。
一、先秦法家来源于儒家
春秋战国是思想多元化、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法家思想产生于受到了儒家思想深刻的影响,其中含有许多儒家因素。
先秦早期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具有天然的联系,如因“撰次诸国法,著《法经》”而被视作法家鼻祖的李悝,他在青年时代曾师从子夏。子夏是孔子的高徒,为孔子去世后其子弟所形成的八个儒家分支中的“子夏之儒”的创始人,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他这个人讲究实用主义,但孔子不喜欢他太过功利主义,所以批评子夏是个“无为小人”、“小人儒”。不过,子夏在政治方面主张改革,很有魄力,这恰巧是后世法家极为推崇的。
子夏的思想对李悝的影响很大,李悝以儒学为基底,开创了崭新的法家之路。这些儒学因素在李悝为政的手段中可见一斑,李悝后来到魏国为相,改革中有“尽地力”“平籴法”,都是为了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护农民利益,这和儒家“爱民”“恤民”的思想是一致的。
先秦法家还有个著名人物吴起,早年师从曾子,后来弃儒从兵。刘向在《别录》也证实:“左丘明传曾申,申授卫人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吴起的思想包括“治四境之内,成训教, 变习俗, 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可见他也师承于儒家,崇尚“尊尊”“亲亲”。
二、商鞅的师承
李悝于公元前395年去世,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家思想和改革经验,受益人包括他的老乡商鞅。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出生于公元前395年,两个人应该没打过照面。
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听说秦国君主要改革,就带着李悝写的《法经》跑过去了,《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也成为了商鞅改革的蓝本,李悝可以算商鞅间接的老师。
商鞅在秦国得到国君支持,一开始施行改革没人信,就搞“徙木立信”那一套,这个法子实际上照搬了吴起在西河搞的“徙木立信”,如此说来吴起也算是商鞅的老师。
正是由于商鞅的经历无法脱离李悝和吴起,所以郭沫若评价商鞅“是魏文、武二侯时代儒家气息十分浓厚的空气中培养出来的人物,他的思想无疑也是从儒家蜕化出来的”,商鞅受到的儒家因素影响比我们想象中要更深刻。
但人很难自学成才,商鞅必定跟从具体人物学习过。有一个说法是,商鞅为尸佼的徒弟。尸佼是魏国人,一说鲁国人,他明于刑名之术,被称为“尸子”。
刘向较早提出商鞅之师为尸子,他考证说:“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又六万余言。卒,因葬蜀。”刘向认为商鞅在秦国改革时,尸子为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直至商鞅被车裂,尸子才惶惶出逃。尸子为商鞅师者,这也是目前较为普及的观点。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