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萧乾(1910年1月27日 -1999年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 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1994年这部百万字译作问世即获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童年萧乾:早早成为孤儿 边打工边读书
1910年,萧乾作为遗腹子,出生于北京贫民区一蒙古族家庭,母亲为佣工,一月才准回家一次。
13岁他成了孤儿。在亲友的资助下,萧乾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开设的工厂里劳动。他在地毯房当过学徒,在羊奶厂做过杂活,这样断断续续地一直念到中学毕业。
青年萧乾:弃读剑桥大学 赴欧洲战场
1928年,18岁的萧乾到中国南方的一所中学里担任教师,一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的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燕京大学,不久又转入辅仁大学。他先学英国文学,后改学新闻专业,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曾经作过他的老师 。
1935年萧乾在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报人生涯。他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1939年在萧乾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经过再三考虑,萧乾去了英国,直到战争结束。在英国,他先是做教师,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3年,他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迷漫的欧洲,他随英军几次横渡过德国潜艇出没的英吉利海峡,到达过美、法两个占领区的战场,也曾随美军第七军挺进莱茵,进入刚刚解放了的柏林。从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波茨坦会议到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他都报道过。
1949年初,萧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香港报人的工作收入不菲,母校英国剑桥中文系以教席邀聘,燕京同学、《人民日报》副总编杨刚则劝他回国服务。剑桥何伦(GustarHaloun)教授专程赴港接驾,不但负担全家旅费,而且应允终身职位。但萧乾回到了中国,萧乾说:“我像只恋家的鸽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
晚年萧乾:被错误划为“洋奴”
1956年,萧乾担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1957年,萧乾先被错误划成“右派”后又被错误划为“洋奴”。
1958年起,萧乾与夫人先后被赶下乡参加劳动。
1966年6月,萧乾进入西郊文化部集训班。
1979年,萧乾得到平反。
1989年,萧乾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长,也是全国政协七、八届常委,九届委员,晚年与妻子文洁若合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
1999年2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综合自新华网、光明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瑞景)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