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人,隐藏着一个时代的悲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2 18:30:02    

闻鸡起舞的故事发生在西晋,讲的是一个叫祖逖的人,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立志报国的故事。而西晋这个朝代和后面的东晋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乱世,也就有了祖逖最后忧愤而死的悲剧。

祖逖,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的世家大族,家里世代都是当大官的。在那个士族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只要你出生在名门望族,不论能力都是可以做官的,但祖逖却是一个一类。

祖逖年轻时,性情豁达,不修仪检,十四五岁了都还不愿意读书做官,但却轻财好侠,慷慨节尚,常常用兄弟的名义向穷苦人施舍钱财,所以祖逖的兄长们虽然对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很无奈,但也不愿意逼他。

再后来,祖逖觉得行侠仗义是小义,报效国家才是人生大义,于是开始读书,不久就“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被举为司州主簿。

在就任司州主簿的期间,祖逖结识了人生知己——刘琨,关系好到“同床共枕”的那种,两人经常激昂慷慨地谈论天下大事,互相勉励将来要为国家做一番大事。

一日清晨,祖逖听到外面的鸡叫声,认为是老天爷在激励自己,于是一脚提醒了同睡的刘琨,一起起床练剑,也就有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然而,一个又一个大变局接踵而至,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最终变成雨中浮萍在悲剧落幕。

天下大乱

291年,八王之乱爆发,祖逖和刘琨二人在先后上场的八王之间左右浮沉

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北方叛晋自立,尊高祖刘邦、昭烈帝刘备,自称汉王,不久后建立汉国,史称汉赵。

306年,在八王之乱中获得最终胜利的东海王司马越,派刘琨出任并州刺史,抵挡汉赵的南侵。

307年,北方局势逐渐不可收拾,司马越派琅琊王司马睿南下扬州,经营南方。

310年,刘渊病逝,四子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司马越病逝,刘聪攻克洛阳,俘晋怀帝,祖逖带领家族宗亲南渡,投靠位于江南的司马睿。

311年西晋形势

至此,昔日闻鸡起舞的好友,一个在并州,一个在扬州,一南一北为挽救这个破碎的国家而流血奋斗。

祖逖北伐

313年,刘聪杀死被俘的晋怀帝,晋愍帝在长安即位。为了收复洛阳和北方失地,晋愍帝下诏,令经营南方的司马睿率军勤王,但司马睿知道晋朝已经没有能力收复中原,只想保住东南半壁江山,不愿北伐。

司马睿

祖逖得到晋愍帝下令勤王的消息后,向司马睿提出建议,坚持北伐:“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弱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司马睿听后大为动容,于是封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给了祖逖一千人和三千匹布,让他收复中原。

虽然司马睿靠不住,但也算是师出有名,祖逖带着这千把人渡江前往江阴,在过江的时候,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说:“不收复中原,绝不回头”。到了江阴后,祖逖开始冶炼兵器盔甲,招募士卒,拉起了一直几千人的队伍后,才开始中原进发。

当时的中原,主要有两股势力:一是羯族石勒的势力,二是汉人的坞堡势力。

刘渊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击败西晋,除了西晋在八王之乱中内耗严重,还得益于羯族石勒势力的归顺,可在刘渊死后,石勒开始成为汉赵政权的内部隐患,并最终导致汉赵分裂为前赵和后赵。而坞堡势力则是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二十多年的战乱期间了,地方大族吸引流民而形成的民间武装组织。

祖逖进入中原最先接触的就是这些汉人的坞堡组织,这些坞堡拥有自己的经济圈子和军事力量,虽然名义上属于晋朝,但长期脱离中央政府的统治,属于三不管的地带,尤以占据谯城的张平、樊雅二人势力最大。

祖逖进驻芦州(今安徽毫县)时,派人去联络张、樊二人,但发生冲突,导致张、樊二人与祖逖的北伐军对抗。经过一年的对峙,祖逖才得以通过反间计杀死了张平,破降樊雅,在中原站稳脚跟。

在三年多的北伐中,祖逖击退了石虎和石勒的数次进攻,军威大盛,越来越多的坞堡主和地方武装前来归顺祖逖,“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

在祖逖连战连捷的同时,北方的局势再次出现巨变。

316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克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同年,镇守并州的刘琨在西晋灭亡后也被击败,投靠幽州刺史,鲜卑左贤王段匹磾,并在一年后死于鲜卑内斗。

318年,刘聪病死,汉赵帝国发生内乱,刘曜自立称帝,都长安,史称前赵;石勒亦反叛自立,都襄国,史称后赵。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即晋元帝,晋王朝进入东晋。

320年,正当祖逖劝课农桑,练兵积谷,准备向和河北进军时,晋元帝却任戴渊征西将军,都督兖、豫等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剥夺了祖逖的军事指挥权。祖逖认为戴渊是南方人,虽然才能但没有远见卓识,自己辛辛苦苦收复河南,到头来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为他人做嫁衣,很是不满。

321年,东晋内部局势愈加紧张,祖逖知道北伐大功难成,最终忧愤成疾,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320年中原局势

北伐失败的原因

晋元帝司马睿,身上流着司马家族的血液,为什么坐视刘渊刘聪侵占中原,西晋灭亡,甚至在祖逖北伐取得巨大成就,汉赵政权内斗分裂的时候,剥夺祖逖军权,致使北伐失败?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东晋内部的南北对立

西晋的统一的时间太过短暂,以至于没能有效化解南北士族间的矛盾,当司马越派司马睿经营江南之时,如果不是琅琊王氏居中调和,司马睿根本无法在南方立足。永嘉南渡后,大量北方士族南下,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士族间的矛盾,北方士族占据着高官显位,享受政治上的特权;而南方士族作为土著,控制着江南土地和劳动力,享受经济上的特权。

写下《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便出生于琅琊王氏家族

南北士族在政治和经济权益上的争夺,是东晋内部极不稳定的因素,司马睿维持东晋在江南的统治已经是费心费力,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条件兴兵北伐。也就有了祖逖申请北伐时,司马睿之派了一千士卒和三千匹布,敷衍了事。

  • 皇权和士族的矛盾

前面说到,司马睿之所以能在南方立足,以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东晋的建立完全是建立在士族的支持上的,因此也有了“王与马公天下”的说法。

司马睿作为东晋名义上的统治者,并不甘心和别人“共天下”,于是筹划剪除士族,尤其是琅琊王氏的权力。

司马睿开始重用寒门出生的刁协、刘隗、戴渊等人,但当时东晋的主要军事力量全都掌握在荆州刺史王敦的手中,如果贸然下手,王敦可以率荆州大军顺江而下,将建康城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掌握能和王敦对抗的军事力量,司马睿看上了祖逖的北伐军,于是就有了戴渊都督兖豫六州军事,夺祖逖军权的事情。

司马睿虽然掌握了北伐军,但他选用的这些人也确实草包。322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司马睿战败求和,王敦得以顺利独掌朝政,本还可以“共天下”的司马睿,这回变成了真傀儡

相关文章

魏延与张郃三次对决,谁才是三国真正的武将之王?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会发展成怎样?

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

乐羊灭亡中山国以后......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

霍光:鲜为人知的铁血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斩首行动就是他策划的

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

邹忌的两次劝谏,使齐威王开始励精图治广开言路,齐国强盛起来

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