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李白之谜(68)|| 李白“梦笔生花”的典故出于何处?梦笔生花是谁的主人公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4 10:01:59    


“梦笔生花”最初典出《南史•纪少瑜传》。相传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平平。但他刻苦用功,十分勤奋,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一天晚上,他仍像往常一样认真读书,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睡梦中,一著名文人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如果用这支笔定能写出最妙的文章。纪少瑜梦醒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突飞猛进,终成一代名家。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有载:“李太白小时候,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民间相传,一天深夜,李白于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玉柱一般。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支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

就在他浮想联翩时,忽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李白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之后,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

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见一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后用此语比喻才情横溢,文思敏捷,文采灿然。

《南史》为唐朝李延寿撰,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可见,“梦笔生花”并非专属李白的“原创”,是后人使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冠在了李白头上。“原创” 纪少瑜早已淹没于历史的烟云,也罕见其诗文。用在李白身上,虽是后人的“夺爱”,倒是找到了真正相与之匹配的主。












相关文章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影响力最大?因信陵君窃符救赵吗

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

中国历史人物之—— 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